[发明专利]测定糖代谢能力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4731.8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7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稻田睦;国崎纯一;飞田和贵;赤松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塚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497 | 分类号: | G01N33/497;G01N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牛蔚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代谢 能力 方法 用于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受试者的糖代谢能力的方法、以及适用于该方法的组合物。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利用13C等标记C-呼气试验测定及监测受试者的糖代谢能力的方法、以及适用于该方法的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利用标记C-呼气试验测定受试者的糖代谢能力、从而判定糖尿病发病后的病态阶段或/及糖尿病发病的前阶段的方法(以下,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糖尿病发病后的病态阶段及糖尿病发病的前阶段统称为“糖尿病病态阶段”。)。
背景技术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通常首先利用尿糖检查或空腹时的血糖值检查进行初筛,在上述检查为阳性的情况下,进行葡萄糖负荷试验,从而确诊。近来,有时也在使用葡萄糖的糖负荷试验之前检查血中的HbAlC或果糖胺。
但是,就尿糖检查、空腹时的血糖值检查等现有方法而言,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呈阴性,血糖值显示为正常值,因此也经常漏诊糖尿病患者,其灵敏度低已成为问题。因此,就现有方法而言,由于其无法判定糖尿病虽未发作但为糖尿病前阶段的状态,因此从预防医学的方面考虑是不充分的。此外,虽然使用葡萄糖的糖负荷试验是优异的检查方法,但已指出其存在因摄取大量葡萄糖而导致副作用的问题,并且,由于需要对受试者进行历经数小时的约束,并反复进行采血,因此受试者的身体负担大,现实中只能对有限的对象者实施该方法。此外,HbAlC或果糖胺的结果直到下次就医时才能知晓,故存在快速性不足的缺点。
此外,作为用于诊断糖尿病的病型(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确定治疗方针、以及调查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的检查,以往主要通过对血中胰岛素浓度的测定、对血中或尿中的C-肽的测定、使用葡萄糖的糖负荷试验中对血糖值、血中胰岛素浓度的经时变化的测定来进行。但是,如上文所述,由于使用葡萄糖的糖负荷试验给受试者的身体带来较大负担,所以实际很少实施,血中胰岛素浓度、血中或尿中C-肽的结果直到下次就医时才能知晓,快速性不足。
另一方面,提出了应用所谓的标记C-呼气试验(即,施予用13C标记过的葡萄糖,测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至呼出气中的13CO2)来诊断糖尿病(参见专利文献1~3)。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方法:使用将特定位置的碳用13C取代而得的葡萄糖进行呼气试验,测定排出至呼出气中的13CO2浓度的增加率,由此诊断有无糖尿病并区分糖尿病的病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此外,专利文献2及3中记载了下述内容: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使用用13C标记过的葡萄糖进行呼气试验,可以以呼出气中的13C与12C之比(13C/12C,其是根据排出至呼出气中的13CO2浓度算出的)是比健康受试者低的值为指标来诊断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患者或糖耐量受损患者。
但是,无论哪一文献中均未记载或暗示通过使用葡萄糖的标记C-呼气试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受试者的糖代谢能力,其结果,不仅能够测定、监测已出现糖尿病病症的患者的病态阶段,而且能够测定、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前阶段的状态。
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下述方法:将用2H标记过的葡萄糖施予至受试者,测定该受试者体内的重水(2H2O)的总量,以该重水(2H2O)的总量除以胰岛素量或胰岛素浓度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而得到的值为指标,确定受试者的胰岛素抵抗性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下述方法:根据施予检查用食品后测得的血糖值及胰岛素浓度,求出胰岛素浓度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与葡萄糖浓度曲线下面积(葡萄糖AUC)的乘积(“胰岛素AUC×葡萄糖AUC”),以该值为指标确定受试者的胰岛素抵抗性的方法。
如上所述,上述文献中虽然记载了在对受试者的胰岛素抵抗性的评价中考虑胰岛素浓度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但无论哪一文献中均未记载或暗示通过使用葡萄糖的标记C-呼气试验,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受试者的糖代谢能力,其结果,不仅能够测定、监测已出现糖尿病病症的患者的病态阶段,而且能够测定、监测糖尿病发病的前阶段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676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2-513911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塚制药株式会社,未经大塚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47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低折射率背衬的后向反射器
- 下一篇:目标粒子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