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状铜微粒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8782.8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1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宗纪;竹内耕;松下睦;堀越亚衣莉;繁田朗;细田雅弘;越后良彰;柴田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陈剑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状 微粒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纤维状铜微粒,其特征在于,每100根纤维状铜微粒中具有凹凸部且长度为1μm以上的纤维状铜微粒的根数为10根以下,所述凹凸部在纤维状体的长度方向的1μm的范围的、最大直径部与最小直径部的尺寸差为0.02μm以上,所述最小直径部的直径尺寸为0.01~0.5μm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其特征在于,纤维直径为0.01~0.5μm,长径比为10以上。
3.一种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集合而成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
晶粒直径为0.045~0.1μm,且纤维直径为0.05~0.15μm。
4.一种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集合而成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
纤维直径为0.05~0.15μm,且平均晶粒直径为平均纤维直径的0.45倍以上。
5.一种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集合而成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
晶粒直径为0.015~0.03μm,且纤维直径为0.03~0.1μm。
6.一种纤维状铜微粒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的工序(I)和以下的工序(II)或(III),
工序(I):将含有铜离子、碱性化合物、能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的含氮化合物以及还原性化合物的水溶液加热至50~100℃的工序,
工序(II):将经过工序(I)后的水溶液的温度维持20分钟以上,使纤维状铜微粒连续析出的工序,
工序(III):对经过工序(I)后的水溶液以从冷却开始后用15分钟以上的时间使其温度下降20℃的方式进行冷却,使纤维状铜微粒连续析出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II)或(III)中,向水溶液中进一步添加还原性化合物。
8.一种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的工序(I)和工序(IIa),使纤维状铜微粒或者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连续析出,
工序(I):将含有铜离子、碱性化合物、能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的含氮化合物以及还原性化合物的水溶液加热至50~100℃的工序,
工序(IIa):将经过工序(I)后的水溶液的温度维持30分钟以上的工序。
9.一种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以下的工序(Ia)和工序(IIIa),使纤维状铜微粒或者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连续析出,
工序(Ia):将含有铜离子、碱性化合物、能与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的含氮化合物以及还原性化合物的水溶液加热至65~100℃的工序,
工序(IIIa):从冷却开始后用15分钟以上的时间使经过工序(Ia)的水溶液的温度下降20℃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IIa)中,向水溶液中进一步添加还原性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序(IIIa)中,向水溶液中进一步添加还原性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选自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以及葡萄糖中的1种以上作为还原性化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1项所述的纤维状铜微粒的集合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选自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以及葡萄糖中的1种以上作为还原性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尼吉可株式会社,未经尤尼吉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87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