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还元型辅酶Q10衍生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3149.8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古贺照义;冈本能久;山口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钟化 |
主分类号: | C07C69/96 | 分类号: | C07C69/96;C07C68/02;C07C6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元型 辅酶 sub 10 衍生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用于健康食品和保健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等食品及饮品、或医药品、医药部外用品、化妆品等的对分子氧稳定,且口服吸收性优异的新的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还原型辅酶Q10与氧化型辅酶Q10相比,不仅显示较高的口服吸收性,而且是作为抗氧化物质非常有用的化合物,例如,可以通过对氧化型辅酶Q10进行还原而得到,所述氧化型辅酶Q10通过合成、发酵及自天然物的萃取等现有公知的方法得到。然而,还原型辅酶Q10容易被分子氧氧化成氧化型辅酶Q10,在将还原型辅酶Q10加工成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补充剂、营养剂、兽药、饮料、饲料、化妆品、医药品、治疗药、预防药等的材料或组合物时、和/或在加工后进行保存时,能够使还原型辅酶Q10保持稳定地是重要的课题。
至今,探讨了各种用于提高还原型辅酶Q10的稳定性及吸收性的方法。
例如,已知有如下方法:利用酰基或醚基保护还原型辅酶Q10的羟基,由此,提高氧化稳定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作为提高吸收性的方法,目前,由于还原型辅酶Q10的吸收性高于氧化型辅酶Q10等,因此,认为亲水性的提高与吸收性的提高有关,公开了导入有PEG(聚乙二醇)等亲水性基团的衍生物(专利文献2)、导入有甘氨酸类的衍生物(专利文献3)及导入有琥珀酸的衍生物(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98/045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10-50973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04945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ournal of Nutrition(1999),129(12),2113-211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所述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该新的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的氧化稳定性高,且口服吸收性优异,也容易应用于食品、健康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补充剂、营养辅助剂、营养剂、兽药、饮料、饲料、宠物食品、化妆品、医药品、治疗药、预防药等。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结果,令人吃惊的是,发现导入有特定烷氧基羰基的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不仅相对于氧化稳定,而且尽管因该取代基的导入使水溶性降低,但口服吸收性也优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其由下述式(1)表示。
(所述式(1)中,R1、R2分别独立地为H或下述式(2)所示的烷氧基羰基,至少一者为所述式(2)所示的烷氧基羰基。
在所述式(2)中,R3为碳原子数1~20且任选被取代的直链、支链或者环状烷基、碳原子数6~20且任选被取代的芳基或碳原子数4~20且任选被取代的杂芳基。其中,在R3为被聚乙二醇取代的基团的情况下,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300以下。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式(1)所示的新型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的结晶。
进而,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式(1)所示的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碱存在下,使还原型辅酶Q10与烷氧基羰基化剂反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新型还原型辅酶Q10衍生物,其可以作为氧化型辅酶Q10的前药或者稳定化的还原型辅酶Q10的等效物用于医药品、健康食品等,且吸收性及氧稳定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钟化,未经株式会社钟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31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