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监测与调控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7536.9 | 申请日: | 2013-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E·霍姆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拉诺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7/04 | 分类号: | A61J7/04;G01N33/49;G01N33/15;A61B5/1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陶家蓉;沈端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监测 调控 系统 方法 | ||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提交于2012年10月23日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1/717,609号的权益,该申请的全文出于所有目的而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背景技术
目前在本领域中存在用于监测和/或调控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的可用方法。然而,可用的方法通常缓慢、复杂、容易出错并且/或者不精确。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用于监测受试者(例如,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的过程流程。图中的箭头指示出信息和/或样品向和从图中所示各个实体的流动。医生或技师可以监测受试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以请求诊所从患者移除体组织或体液样品,诸如血液或唾液,以便监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技师或者被授权从患者抽取组织样品的其他一方从患者取得血液或组织样品并测量在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这通常要求技师将血液或组织样品送往实验室,在该处确定这样的浓度。在一些情况下,一旦已经确定药物的浓度,诸如技师或病理学家等专业人员审查所述浓度,以确定针对该患者的药物剂量是否需要增加、减少(例如,降低、终止)或者不变。专业人员继而通过向医生传达指令或者向诸如患者数据库等信息源输入指令,来向医生作出指示。在后一情况下,医生访问信息源以取得病理学家的指令。医生继而指示患者增加患者的药物剂量、减少剂量,或者保持剂量不变。医生随后在医疗记录数据库中更新该患者的医疗记录。
需要用于监测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和制定针对患者的药物剂量方案的改进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用于监测药物或药物的代谢物在受试者体内的浓度以及向受试者施用药物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向受试者施用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时间点向所述受试者施用第一剂量的药物组合物;从所述受试者的生物样品确定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或其代谢物的浓度,或者指示出所述药物组合物在所述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生物标志物,其中所述确定是借助于照护点系统来进行的;以及在第二时间点向所述受试者施用第二剂量的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在所述受试者体内的所述浓度来确定所述第二剂量和/或在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之间的间隔。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向受试者施用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在第三时间点向所述受试者施用第二剂量的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剂量和所述第三时间点通过以下来确定:(i)在第一时间点向所述受试者施用第一剂量的药物组合物;(ii)在第二时间点从所述受试者的生物样品确定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或其代谢物的浓度,或者指示出所述药物组合物在所述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生物标志物,其中所述确定是借助于照护点系统来进行的,从而基于在所述第二时间点确定的所述血药浓度来确定所述第二剂量以及在所述第二时间点与第三时间点之间的间隔。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监测药物组合物在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方法包括:以第一剂量并且在第一时间向受试者开处方规定药物组合物;借助于照护点系统,以预定间隔从所述受试者的生物样品确定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或其代谢物的浓度,或者指示出所述药物组合物在所述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基于确定的血药浓度,在第二时间向所述受试者开处方规定第二剂量的所述药物组合物。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用于监测药物或该药物的代谢物在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系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监测药物在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系统包括:照护点模块,用于监测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或其代谢物的浓度,或者指示出所述药物组合物在所述受试者体内的浓度的生物标志物:与所述照护点模块通信的药物监测模块,所述药物监测模块用于提供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或其代谢物在所述受试者体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定点浓度;以及医疗记录模块,其包含剂量的时间记录,所述医疗记录模块用于储存和提供所述受试者的医疗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拉诺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赛拉诺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75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