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轨控制装置、循轨控制方法和光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4232.5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7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金武佑介;竹下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85 | 分类号: | G11B7/085;G11B7/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马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装置 方法 光盘 | ||
1.一种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轨控制装置具有:
信号检测部,其根据光拾取器的光检测部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光拾取器的物镜相对于轨道的横穿方向、横穿周期和横穿速度,生成循轨误差信号,所述光检测部接收由旋转的光盘的所述轨道反射后的反射光;
第1驱动信号生成部,其根据由所述信号检测部生成的所述循轨误差信号,生成用于驱动使所述物镜在循轨方向上移动的物镜致动器的第1循轨驱动信号;
第2驱动信号生成部,其根据由所述信号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横穿方向和所述横穿周期,生成使所述横穿速度减速的第2循轨驱动信号;
驱动信号切换部,其对供给到所述物镜致动器的所述第1循轨驱动信号和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进行切换;以及
系统控制部,其对所述第1驱动信号生成部、所述第2驱动信号生成部和所述驱动信号切换部的动作进行控制,以执行根据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物镜致动器的第2驱动,并将所述第2驱动切换成根据所述第1循轨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物镜致动器的第1驱动并执行,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有检测所述光盘的光盘偏心角的光盘偏心角检测部,
在所述光盘偏心角为0度或180度的时刻,所述系统控制部开始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的电压进行控制,以使在所述第2驱动的中途,所述物镜不会超过所述循轨方向的容许可动范围进行移动,由此,由所述第2驱动信号生成部生成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驱动中的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的输出时间小于所述物镜致动器的固有振动频率的倒数的1/4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驱动中所述物镜的横穿方向改变时,所述系统控制部使所述第2驱动信号生成部改变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的极性,
所述系统控制部根据所述极性改变的次数,结束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的输出,执行循轨引入并转移到所述第1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有光盘偏心成分检测部,该光盘偏心成分检测部根据来自所述光检测部的信号,检测或计算表示所述光盘的偏心成分的光盘偏心成分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有减法部,该减法部从所述偏心成分中减去表示所述物镜的位置的信号,生成位置偏差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有循轨误差信号生成部,该循轨误差信号生成部根据所述位置偏差信号生成所述循轨误差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有透镜误差信号生成部,该透镜误差信号生成部根据来自所述光检测部的信号,生成表示以中立位置为基准的所述物镜的位置的透镜误差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循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检测部具有轨道横穿方向检测部,该轨道横穿方向检测部生成用二值信号表示轨道横穿方向的轨道横穿方向信号,该轨道横穿方向表示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光盘的偏心的相对移动方向。
10.一种循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循轨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根据光拾取器的光检测部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所述光拾取器的物镜相对于轨道的横穿方向、横穿周期和横穿速度,生成循轨误差信号,所述光检测部接收由旋转的光盘的所述轨道反射后的反射光;
根据生成的所述循轨误差信号,生成用于驱动使所述物镜在循轨方向上移动的物镜致动器的第1循轨驱动信号;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横穿方向和所述横穿周期,生成使所述横穿速度减速的第2循轨驱动信号;
对供给到所述物镜致动器的所述第1循轨驱动信号和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进行切换,以执行根据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物镜致动器的第2驱动,并将所述第2驱动切换成根据所述第1循轨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物镜致动器的第1驱动并执行;以及
检测所述光盘的光盘偏心角,
在所述光盘偏心角为0度或180度的时刻,开始所述第2循轨驱动信号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2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