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变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90000766.9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大辅;片冈佑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基于2012年9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特许出愿第2012-207792号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而被引用在本说明书中。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一种以如下方式变速的装置:内齿的一部分与外齿的一部分啮合,在内齿和外齿之间设有齿数差,利用由于齿轮的公转运动引起齿轮的自转运动的现象进行变速。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图1所示的变速装置。在图1中,附图标记107表示壳体,附图标记105表示内齿。内齿105固定于壳体107,壳体107也作为内齿轮。附图标记103表示外齿轮。形成于外齿轮103的外周的外齿的一部分与内齿105的一部分啮合。外齿103f的齿数与内齿105的齿数不同。曲轴101a贯穿外齿轮103的中心103e。曲轴101a与输入轴101相连接。曲轴101a自输入轴101仅离开距离D。内齿105形成于以输入轴101为中心的圆周上。外齿轮103的外齿形成于以103e为中心的圆周上。在本说明书中,将内齿或者外齿所处的圆周的中心称为几何中心。
在外齿轮103上形成有通孔103c、103d。附图标记109表示输出轴,其顶端分叉。分叉的顶端109c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c,分叉的顶端109d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d。当输入轴101绕着轴线A旋转时,外齿轮103的几何中心103e绕着轴线A公转。当外齿轮103相对于内齿105公转时,外齿轮103也进行自转。外齿轮103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在本说明书中将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的运动称为行星运动。当外齿轮103进行行星运动时,输出轴109进行自转。分叉的顶端109c、109d和通孔103c、103d是用于将进行行星运动的外齿轮103的自转传递到输出轴109的扭矩传递构件。通过调整外齿轮103的 齿数和内齿105的齿数之差而能够调整变速比。
图2例示出利用两个外齿轮103、104的变速装置。贯穿外齿轮103的曲轴101a和贯穿外齿轮104的曲轴101b以输入轴101为中心向相反方向偏移。输出轴109的分叉的顶端109c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c和外齿轮104的通孔104c,分叉的顶端109d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d和外齿轮104的通孔104d。附图标记106表示固定于壳体107的内齿。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1相同的构件。
图1、图2所例示的变速装置虽然适于获得较大的变速比,但尽管如此也存在限度。日本实开平4-111947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提出一种用于实现更大的变速比的变速装置。对于专利文献1的装置而言,如图3例示那样,利用两个外齿轮103、104来使该装置与图2的装置一样地公转。外齿轮103的一部分与内齿105的一部分啮合,当外齿轮103进行公转时,外齿轮103也进行自转。将曲轴销114插入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之间,当外齿轮103进行自转时,外齿轮104也进行自转。外齿轮104一边公转一边自转。曲轴销114是允许外齿轮103和外齿轮104的相对位移、并且将外齿轮103的自转传递到外齿轮104的扭矩传递构件。外齿轮104的一部分与内齿106的一部分啮合。内齿106借助内壳体110固定于输出轴109。当外齿轮104进行行星运动时,内齿106进行自转,并且输出轴109也进行自转。
日本特开平7-6324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图4的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也利用两个外齿轮103、104进行与图2、图3相同的公转。从壳体107延伸出销107c、107d。销107c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c。销107d被插入外齿轮103的通孔103d。外齿轮103不能自转。当外齿轮103不进行自转地进行公转时,内齿105进行自转。内齿105被内壳体116支承以使内齿105可相对于壳体107自转。当内齿105自转时,内齿106也进行自转。在外齿轮104的一部分和内齿106的一部分啮合的状态下,当外齿轮104进行公转时,外齿轮104也进行自转。即、外齿轮104进行行星运动。外齿轮104和输出轴109的自转数与外齿轮104的公转数和内齿106的自转数有关。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未经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90000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全电式无动力中断机械自动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