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部原位形成介孔结构的氧化锌晶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0449.8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4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凯;雷建飞;魏荣慧;李新忠;邰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29/16 | 分类号: | C30B29/16;C30B7/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罗民健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部 原位 形成 结构 氧化锌 晶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内部原位形成介孔结构的氧化锌晶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氧化锌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研究者关注。人们已经制备出不同形貌和新颖结构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气敏、传感和化学电源等领域。氧化锌是一种极性分子,主要有(0001)和(000)极性晶面和(100)和(110)非极性晶面。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结构修饰剂的存在,极性(0001)晶面化学活性最高,在溶液体系里该晶面较其它晶面的生长速度快,从而通过调节实验参数和添加结构调控剂进一步改变(0001)表面的反应活性,进而达到控制氧化锌形貌和结构的目的。基于此,人们已经合成了棒状、片状、线状和环状等诸多形貌的纳米氧化锌。理论上,材料的高内表面积和高孔隙率与其化学活性密切相关,从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各种技术应用(如多相催化、气体传感、储能和光电)角度而言非常重要。因此,多孔性氧化锌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尤其是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纳米氧化锌晶体材料。然而,通过传统方法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材料往往结构单一,现有技术很难在氧化锌晶体内部原位生成介孔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材料结构单一、且很难在氧化锌晶体内部原位生成介孔结构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部原位形成介孔结构的氧化锌晶体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部原位形成介孔结构的氧化锌晶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分别配制0.01~0.05mol·L-1的锌盐水溶液和0.01~0.05mol·L-1的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加热至85℃;
步骤三:将步骤一所得的锌盐水溶液和步骤二所得的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按照锌盐与六次甲基四胺摩尔比为1:1的比例混合后得到胶体溶液,在此胶体溶液内加入0.1~1ml 浓度为40%的甲醛溶液后转入反应釜中,于压强为0.2~0.3MPa、温度为85~95℃或110~125℃条件下反应8 h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四:将步骤三反应后所得体系抽滤,所得滤饼分别用水和无水乙醇各冲洗3次后于室温条件下干燥,备用;
步骤五:将步骤四干燥后所得样品在马弗炉中于450℃条件下烧结3h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内部原位形成介孔结构的氧化锌晶体;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的锌盐为醋酸锌或氯化锌;
所述步骤三中向所得胶体溶液中先加入柠檬酸三钠,使胶体溶液中柠檬酸三钠浓度为0.1mmol·L-1,然后再加入所述量的甲醛溶液,将此混合溶液转入反应釜中于压强为0.2~0.3MPa、温度为85~95℃或110~125℃条件下反应8 h后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氧化锌(0001)晶面不仅具有对晶体生长的自催化作用而控制其形态的功能,而且还具催化分解有机分子的功能。通过研究氧化锌(0001)晶面对甲醇、甲醛和甲酸的反应,Barteau发现甲醛和甲酸能直接在(0001)晶面上氧化为二氧化碳,而甲醇则通过表面甲氧基物种脱氢生成一氧化碳和甲醛,进而通过表面甲酸盐氧化为二氧化碳,相反,在(000)晶面上,这些分子仅表现为被完全脱附过程,没有发生任何反应;本发明利用有机分子选择性在氧化锌晶面氧化的功能,在氧化锌生长过程中在晶体内部构建介孔结构,本发明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可实现在氧化锌晶体的内部构建介孔结构,形成分等级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对提升氧化锌的性能和拓宽氧化锌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采用在高压密封环境下水热反应,甲醛会吸附到晶体表面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CO、CO2和H2等小分子气体,这些气体不会从体系中溢出反而吸附到晶体表面,占据了氧化锌沉积位点,故会形成多孔结构;此外,甲醛的量会影响孔密度和孔的尺寸,常规的水热反应其产生甲醛的量较少,造孔现象不明显或不造孔,本发明在此基础上额外加入甲醛溶液,会产生明显的造孔现象;
本发明可制备出形貌可控、且在晶体内部形成介孔结构的ZnO纳米材料;本发明制备的介孔氧化锌比表面积高达121 m2g-1,是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无孔氧化锌纳米结构的3倍。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产品制备过程示意图;
图2 多孔ZnO纳米棒的SEM照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0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