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框构桥的加固方法、以及加固后的铁路框构桥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1168.4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石山;刘建友;陈学峰;吕刚;邢如飞;王杨;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张璐;方晓明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框构桥 加固 方法 以及 | ||
1.一种铁路框构桥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出所述铁路框构桥的顶板的跨中区的下表面出现裂缝后,针对所述跨中区进行加固:在所述裂缝两侧的所述铁路框构桥的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下表面,覆盖所述裂缝粘贴多条平行的碳纤维布带;所述碳纤维布带与所述裂缝的走向相垂直,其长度至少为所述裂缝的宽度的10倍;
之后,针对所述跨中区两侧的支座区进行加固:对于每侧支座区,在该支座区的下表面粘贴钢板,以及在与该支座区相接的所述铁路框构桥的承重墙的墙面粘贴钢板后,设置至少一个钢支撑;所述钢支撑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座区下表面的钢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承重墙的墙面上的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为多条,且走向不一致;以及
所述针对跨中区进行加固,具体包括:
将走向一致的裂缝划分为一组裂缝后,针对每组裂缝进行加固;其中一组裂缝的加固过程为,在所述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下表面,覆盖该组裂缝粘贴一组平行的碳纤维布带,该组碳纤维布带与该组裂缝的走向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带的两端与所述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边缘相接;以及在后粘贴的一组碳纤维布带覆盖于在前粘贴的一组碳纤维布带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裂缝两侧的所述铁路框构桥的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下表面,覆盖所述裂缝粘贴多条平行的碳纤维布带,具体包括:
对于所述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下表面进行平整;在平整后的下表面依次涂抹底涂树脂、找平树脂和粘结树脂后粘贴碳纤维布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支座区的下表面粘贴钢板,具体为:
在粘贴于该支座区下表面的碳纤维布带上涂抹粘结树脂后粘贴钢板;以及
所述在与该支座区相接的所述铁路框构桥的承重墙的墙面粘贴钢板,具体为:
对所述承重墙的墙面进行平整、涂抹粘结树脂后粘贴钢板。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支座区的下表面粘贴钢板,以及在与该支座区相接的所述铁路框构桥的承重墙的墙面粘贴钢板后,设置至少一个钢支撑,具体包括:
将所述钢支撑的一端焊接、或锚接在该支座区的下表面的钢板上,将所述钢支撑的另一端焊接、或锚接在该承重墙的墙面的钢板上。
7.一种加固后的铁路框构桥,包括:底板、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多个承重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粘贴于所述顶板的跨中区的下表面的裂缝处的碳纤维布带、粘贴于所述跨中区两侧的支座区的下表面的钢板、粘贴于与所述支座区相接的承重墙的墙面的钢板,以及设置在相接的两个钢板之间的至少一个钢支撑;
其中,所述碳纤维布带为多条,并与所述裂缝的走向相垂直,其长度至少为所述裂缝的宽度的10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框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布带的两端与所述承重墙之间的顶板的边缘相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框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裂缝为多条,且走向不一致,以及所述碳纤维布带为多层;
其中,每层碳纤维布带分别对应一组走向一致的裂缝,且与一组裂缝对应的一层碳纤维布带是垂直于该组裂缝的走向粘贴的。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铁路框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是焊接或锚接在钢板上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1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片的注胶模板及方法
- 下一篇:风电功率异常数据点的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