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1169.9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学;孟倩倩;罗磊;樊金玲;向进乐;和大奎;熊瑞;翟浩宇;王艳巧;张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60;A23L2/52;A23L1/3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桃汁饮料,以及该饮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桃常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对桃格外青睐。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桃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和维生素B、C等成分。桃中含铁量较高,在水果中几乎占居首位,故吃桃能防治贫血,同时桃中富含果胶,经常食用可预防便秘。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饮料除了能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糖、酸、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因此具有一定的营养。
我国是世界果树大国,不仅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而且果树种植面积大,品种总产量高。近十几年,我国的果品生产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要求,果汁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果肉饮料,占据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加。然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桃汁饮料易沉淀、悬浮,稳定性差,口感欠佳,常被误以为变质而影响销售和食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桃汁饮料。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桃汁饮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桃汁饮料,每1000份饮料中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桃原浆60~75份、甜味剂73~105份、酸味剂2~4.5份、抗氧化剂0.3~0.7份、稳定剂1~1.6份、桃香精0.4~0.6份,余量为水。
具体的,每1000份桃汁饮料中还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食盐0.2~0.7份。
所述的桃原浆折光≥8brix,不溶性固形物≥30%。
所述的甜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砂糖20~30份(天然甜味剂)、果葡糖浆35~45份(天然甜味剂)、混合人工甜味剂18~30份。
所述的混合人工甜味剂由甜蜜素、安赛蜜和阿斯巴甜组成,甜蜜素、安赛蜜与阿斯巴甜的质量比为(3~6):(0.5~1):(0.5~1)。优选的,三者的质量比为4:1:1。
所述的酸味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柠檬酸1~1.5份、柠檬酸钠1~3份。
所述的抗氧化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抗坏血酸0.2~0.4份、异抗坏血酸钠0.1~0.3份。
所述的稳定剂由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海藻酸钠组成,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4):(2~4):(1~2)。优选的,三者的质量比为3:3:1。
一种桃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桃原浆、甜味剂、酸味剂、抗氧化剂、稳定剂和桃香精加入水中,混匀后均质、杀菌即得。具体的,甜味剂、稳定剂可先用温度为50~60℃的热水溶解,再加入桃原浆、酸味剂、抗氧化剂和桃香精,加水定容,混匀后均质,杀菌即得。原料中含有食盐的,食盐与桃原浆、酸味剂等一同加入即可。
所述的均质压力为25~35MPa。
所述的杀菌温度为95~100℃,时间为15~30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桃汁饮料的配伍合理,货架期内稳定性好,口感佳,且易于加工制作。其中,甜味剂采用白砂糖、果葡糖浆和混合人工甜味剂,果葡糖浆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甜度的0.9倍,混合人工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甜度的2.64倍,三者复配后饮料的甜味适度,保留了桃汁原香。酸味剂采用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柠檬酸可以起到调整酸味、增强口感和促进食欲的作用,柠檬酸钠具有pH调节性能及良好的稳定性,二者复配可作为胶凝剂、营养增补剂及风味剂使桃汁饮料甜酸适宜,口感更佳。抗氧化剂采用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可作为抗氧化剂和营养补充剂,异抗坏血酸钠可作为抗氧保鲜剂,可保持桃汁饮料的色泽和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二者复配能增强桃汁饮料风味,延长保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1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