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拱结构抗滑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3186.4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1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冬;梁德明;王姣;刘昕旺;廖伟;代先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江钊芳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抗滑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滑坡治理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具体地说是一种将多个钢筋混凝土单体桩和拱结构联合而成的联拱结构抗滑桩。本发明利用拱结构来代替桩间的“土拱效应”,提高了抗滑桩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小了桩顶位移,调节桩身的最大弯矩,改善桩身的受力状态。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及矿产资源的开发,高边坡及滑坡的治理成为这些工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特别在山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形成大量的高切坡,对工程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抗滑桩对边坡的稳定性及地质条件干扰小、抗滑能力强、施工方便等突出优点,使其成为边坡治理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抗滑桩是借助桩与周围岩、土的共同作用,把滑坡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利用稳定地层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来平衡滑坡推力,促进滑坡向稳定转化。
目前对于一般的边坡工程多采用单体抗滑桩进行加固,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设计都比较保守,桩间距较小、布置较密集。对于大型的高切坡及滑坡治理,多采用多排抗滑桩、抗滑桩+锚、抗滑桩+撑等措施。而上述措施在实际工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造价高、受力不明确、施工难度大、不易成孔等。另外,抗滑桩设计时桩侧面光滑,忽略了桩侧阻力对抗滑效果的影响。因而必须设计一种新型结构的抗滑桩,在满足抗滑要求的基础上,进而减少抗滑桩的数量。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充分考虑桩侧阻力的,整体刚度大、桩顶位移小,并能抵抗较大的滑坡推力,且使用安全,综合效益高的联拱结构抗滑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提供一种联拱结构抗滑桩,由多个钢筋混凝土单体桩和拱结构联合而成,所述的多个钢筋混凝土单体桩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每个单体桩桩两侧面均设有阻滑齿形成的摩阻段;所述的多个钢筋混凝土单体桩均以等腰梯形的短底边的纵截面一侧作为桩后端承接滑坡推力,桩后端一侧为受压区,等腰梯形的长底边的纵截面作为桩前端,桩前端一侧为受拉区;所述的拱结构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在两个单体桩之间,拱结构与等腰梯形的单体桩的受拉区相连,通过拱结构把单体桩间的滑坡推力均匀地传递到单体桩的等腰梯形两侧;所述的单体桩和拱结构内均安装有钢筋笼,拱结构内的加强钢筋有一段伸入到单体桩桩顶内,用于加强拱结构与单体桩的连接,浇筑后提高整体结构的整体性,和避免拱与桩的连接处应力较集中造成局部破坏;所述加强钢筋与钢筋笼的钢筋采用焊接或绑扎连接;在桩后端一侧的钢筋笼内布置有相对密集的钢筋,桩前端一侧布置的钢筋少。
本发明所述的多个钢筋混凝土单体桩为2~6个,通过拱结构联合成联拱结构抗滑桩,拱结构的拱突出方向朝向滑坡面。
本发明所述的阻滑齿在实际施工中可制成的长方体、三角锥型、半圆形,圆锥形,或其他无规则形状。
本发明所述的联拱结构抗滑桩使用时采用不等间距布设法,即在滑坡推力大的主滑坡剖面附近布设的联拱结构抗滑桩桩间距小,滑坡两侧推力比较小的地段根据滑坡推力的递减程度逐渐加大联拱桩间距,形成中间密,两侧疏的联拱桩间距布设格局。
通过国内外多年来对抗滑桩的研究发现,“土拱效应”在抗滑桩结构抵抗滑坡推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的抗滑桩布置能使桩间产生明显的“土拱效应”,可大大提高抗滑桩的抗滑能力。本发明利用拱结构来代替桩间的“土拱效应”,将钢筋混凝土桩与拱结构联合起来形成一种复合结构抗滑桩,并在单体桩两侧面增设阻滑齿形成摩阻段,不但提高了抗滑桩结构的整体性,而且增强了桩侧的阻滑效果,进而大大提升了抗滑桩结构的抗滑能力。根据抗滑桩的受力特点,将钢筋混凝土拱结构与桩相连,使滑坡推力均匀地传递到桩的等腰梯形两侧,更有利于调节桩内力的分布。另外,由于本发明所述的联拱结构抗滑桩底部嵌固在岩体中,顶部自由,是一种悬臂桩,桩顶位移较大,采用桩与钢筋混凝土拱联合结构并在桩顶采用加强钢筋将桩与拱联接,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刚度,而且可以减小桩顶位移,调节桩身的最大弯矩,改善桩身的受力状态。
本发明将钢筋混凝土单体桩与拱结构联合起来的复合联拱结构抗滑桩与其他类型的抗滑桩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将钢筋混凝土拱结构与2~6个单体抗滑桩联合形成联拱结构抗滑桩,有利于增强整排抗滑桩的刚度,从而提高抗滑效果。
2.根据悬臂桩桩身的受力特征,抗滑桩横截面采用前宽后窄的等腰梯形,钢筋混凝土拱结构的拱突出方向朝向滑坡内侧,这种组合结构设计可更均匀地将滑坡推力荷载传递到抗滑桩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3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标签自动扫描检测机
- 下一篇:一种下引式取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