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植酸豆类芽菜生产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8039.6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0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顾振新;杨润强;仲磊;王新坤;靳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02 | 分类号: | A23L1/202;A23L1/2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豆 类芽菜 生产技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植酸豆类芽菜生产技术,属于食品生产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豆类籽粒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功能性物质,然而豆类中存在的植酸降低了营养价值。植酸是植物种子中磷的主要贮藏形式,很难被单胃动物所吸收利用;植酸还以共价结合的形式与钙、钾、镁、铁、锌等金属离子结合,从而降低了磷和这些金属离子的可利用性;植酸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其消化性。
豆类类籽粒发芽时,植酸含量的降低主要是植酸酶活性被湿润环境激活所致,而植酸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作鸡饲料的原料经柠檬酸等有机酸浸泡处理,可显著促进植酸的降解。但是,酸性环境不利于豆类芽菜的生长,因而未见豆类在发芽过程中使用柠檬酸溶液喷淋的相关报道。施用外源Ca2+对豆类芽菜生产过程中植酸降解的影响鲜有报道。专利(公开号CN102173913A,公开日2011年09月07日)公开了“增加发芽大豆多肽含量的培养液”、专利(公开号CN102754780A,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公开了“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冻干豆类芽菜及其生产工艺”,这些生产豆类芽菜的方法操作复杂,不利于工厂大批生产;专利(公开号CN102197866A,公开日2011年09月28日)公开了“一种发芽糯糙营养米粉及其制备工艺”,此方式使用浸润的方式提供发芽过程中的湿润环境,富集功能物质。本发明采用喷淋的方式,而且培养液组分及发芽方式与其存在显著差异。论文《响应面法优化发芽大豆富集多肽的培养液组分》(白青云等.食品科学,2011,32(24):172-177),通过培养液优化富集大豆多肽等功能性物质,但是其原理、培养液组分与发芽法降植酸存在差异。
本发明使用智能化发芽机生产豆类芽菜,在喷淋加湿时,用Ca2+和柠檬酸混合溶液代替清水喷淋,促进发芽豆类中植酸的高效降解。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低植酸豆类芽菜生产技术,解决豆类芽菜植酸含量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技术如下:以具有活性的豆类籽粒为原料,将饱满、未破损的籽粒按公知方法消毒处理后,按1∶3.6比例置于0.05%NaHCO3溶液中,在30℃浸泡3h后,将其置于发芽机中在33℃发芽2~4d。发芽过程中,用CaCl2、柠檬酸混合溶液(CaCl2浓度16~30mmol/L,柠檬酸浓度0.25~1.25mmol/L)对发芽机中的豆类每隔1~4h喷淋1~3min,喷淋液流量为50~200mL/min,直至发芽完成。
上述低植酸豆类芽菜生产技术,包括:
(1)以具有活力的豆类籽粒为原料,将其置于0.05%NaCO3溶液中在30℃浸泡3h;
(2)将浸泡完成的豆类籽粒置于发芽机中以33℃发芽2~4d;
(3)发芽过程中,使用CaCl2、柠檬酸混合溶液(CaCl2浓度16~30mmol/L,柠檬酸浓度0.25~1.25mmol/L)每隔1~4h对发芽机中的豆类喷淋1~3min,喷淋液流量为50~200mL/min,直至发芽完成。
有益效果:
与现有发芽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低植酸豆类芽菜生产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法操作简单,可增强豆类芽菜的脆度,提高其品质;
(2)经Ca2+和柠檬酸溶液喷淋处理后,豆芽菜中植酸的降解率达15~60%,可实现植酸的高效降解。
四、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以具有活力的大豆籽粒为原料,按公知技术消毒、浸泡后,将籽粒置入发芽机中,在33℃下发芽4d,喷淋液使用0.25mmol/L柠檬酸溶液。大豆芽菜中植酸降解率为15%。
实施例2:
以具有活力的大豆籽粒为原料,按公知技术消毒、浸泡后,将籽粒置入发芽机中,在33℃下发芽4d,喷淋液使用1.0mmol/L柠檬酸溶液。大豆芽菜中植酸降解率为25%
实施例3:
以具有活力的绿豆豆籽粒为原料,按公知技术消毒、浸泡后,将籽粒置入发芽机中,在33℃下发芽4d,喷淋液使用16mmol/L CaCl2溶液与1.5mmol/L柠檬酸溶液的混合液。绿豆芽菜中植酸降解率达40%。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8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氯化物溶液射流热解制备金属氧化物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冷剂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