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射用乌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4866.6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彬彬;金郁;柯燕雄;傅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朱小晶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乌头 提取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可用于一种注射用乌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ibx)属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超过300个品类,我国是主要的产区之一。乌头具有祛风除湿,胜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镇痛、镇静、解热、免疫抑制、抗肿瘤作用及强心、降血压、扩张血管等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
乌头注射剂是从乌头中提取出的总生物碱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晚期的镇痛、抗炎和抗癌作用,给药方式主要有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通过皮下血管吸收,起效慢,而且很容易造成局部组织痉挛;此外,肌肉注射的剂量小,需多次给药,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同时药效也不显著,为临床应用带来巨大的局限性,所以,乌头注射剂正在向静脉注射的方向发展。
乌头的有效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主要包括胺醇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和脂肪族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最高,毒性也最大,在制备注射剂的过程中需要经过水解炮制,去除毒性。《中国药典》对炮制后的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有明确的规定,不得超过0.04%,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乌头注射剂传统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采用乙醇冷浸提取,药渣水煮,合并提取液后直接酸性条件下水煮炮制,活性炭脱色后再水煮的方法。此制备工艺没有明确的除杂过程,得到的乌头提取物中杂质含量较高,颜色较深;此外,该工艺在酸性条件下炮制效率不高,产物中还有部分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残留。因此,可以针对乌头药材建立一种乌头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该工艺有效地去除了色素等杂质,提高了药效成分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控制了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再经过适当的药效学和毒性评价,可作用乌头注射剂的原料,目标是改善乌头注射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注射用乌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注射用乌头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超声提取:将乌头药材粉碎后加入乙醇水溶液超声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蒸至无醇味;
所述的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5~100%,用量为6~10倍量(w∶v),w∶v是指乌头药材的质量和乙醇水溶液的体积比;
所述的提取时间为每次1~3小时;
(2)有机相萃取:直接向步骤(1)所得的提取液中加水补充至固体充分溶解,滴加氨水调碱性;加入有机溶剂萃取,合并有机相溶液蒸干;
所述的碱性条件为pH8~10,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环己烷,二氯甲烷等弱极性溶剂;
所述的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1∶1.5,萃取2~4次;
(3)反相色谱纯化:将步骤(2)所得的固体残余物加入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液重溶,进行反相色谱纯化;上样量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30~1∶100;依次用洗脱液进行三次梯度洗脱,每次洗脱体积为2~4倍柱体积;取第二次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生物碱组分;
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为甲醇、乙醇或者乙腈等;
所述的洗脱液有机相的体积分数为第一次10~20%,第二次20~60%,第三次100%;
所述的反相色谱填料粒径为5~60μm;
(4)水解炮制:直接向步骤(3)所得的生物碱组分中加水,超声至固体完全溶解,滴加氨水调碱性,回流煮沸,冷却,冷冻干燥得到注射用乌头提取物;
所述的水溶液用量为400~600倍量(w∶v)w∶v是指生物碱组分的质量和水溶液的体积比。
所述的水解炮制碱性条件为pH8~10;
所述的水解温度为60~100℃恒温环境,水解时间为20min~3h;
所述的注射用乌头提取物采用外标法,测得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以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中乌头碱和苯甲酰次乌头碱的总量计大于20%,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以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总量计小于4%。另有水解生成的胺醇型生物碱和中间产物焦乌头碱。
淡黄色的乌头提取物,采用外标法测得乌头提取物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大于20%,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小于4%,换算到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小于0.005%,优于《中国药典》中制川乌和制草乌项下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质量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防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紫外线聚乙烯电缆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