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基因组稳定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25142.3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有为;韩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充质 干细胞 体外 传代 基因组 稳定性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基因组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积累了一定的对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研究之后,干细胞已经逐渐地走向临床应用研究,成为转化医学的重要方面。除直接进行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外,众多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都需要对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虽然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但其体内含量较低。为了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间充质干细胞需要进行体外传代培养,有时还需要较大规模的体外培养。
体外扩增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会发生影响,是否会改变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是否会影响干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是否会改变其表观遗传学特征,是否会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这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体外培养扩增的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研究,也是要回答干细胞治疗安全性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众多安全性问题之中,基因组稳定性是最关键的、也是最被人们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评价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过程中基因组的稳定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评价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过程中基因组稳定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检测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过程中基因组稳定性的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
(1)原代分离间充质干细胞;(2)对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短期传代,并冻存建库;(3)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长期传代(4)提取低代次和高代次的间充质干细胞之基因组DNA;(5)采用高通量的生物芯片或测序技术,比较高代次和低代次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的差异;(6)基于高通量分析结果,对低代次的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体外传代稳定性做出评价。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原代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是指从各种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例如骨髓、脂肪、脐带、脐血、胎盘等组织。这些原代分离的细胞可以被定义为P0代细胞。
本发明对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短期传代后,细胞冻存入库。该细胞库为低代次间充质干细胞库。需要对低代次间充质干细胞库进行包括微生物、增殖能力、细胞表面分子标记、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的检测,确认其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要求,且无微生物污染。
本发明中冻存低代次间充质干细胞时所使用的细胞冻存保护液可以含有或不含有动物血清和/或DMSO。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高通量分析结果,对低代次的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体外传代稳定性做出评价是指基于高通量分析结果,排除基因组不稳定的间充质干细胞,筛选出基因组稳定的间充质干细胞,增加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对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长期传代所使用的培养基可以为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也可以是无血清培养基。
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为检测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基因组提供一种稳定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供者来源细胞,为提供基因组稳定的细胞治疗产品提供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对低代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进行微生物、增殖能力、细胞表面分子标记图;
图2为9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样本CNVs变化图;
图3为图3为9个不同供者来源的hUC-MSCs长期传代过程中发生的CNVs在染色体上的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过程中基因组稳定性
(1)从脐带组织中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2)待细胞达到90%融合后,按1:3的比例对原代分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
(3)在传代到第3代(P3)时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冻存,建立低代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冻存过程中采用含有血清且含有DMSO的冻存保护液;
(4)对低代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至P30。传代培养过程中采用含有动物血清的培养基。传代比例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51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