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分屏呈现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5987.2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3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廉殿斌;薛涛;丁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G06F9/45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呈现 处理 方法 装置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分屏呈现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该方法包括:为终端上的应用建立呈现策略表,其中,呈现策略表包含用于识别应用的应用标识,以及应用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判断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是否能够适配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依据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对分屏场景下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处理。通过本发明,解决了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对于终端出厂后增加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时,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对于终端上的所有应用均可以有效实现自适应的分屏呈现,大大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分屏呈现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大屏幕终端的逐渐普及,对大屏幕终端上的虚拟分屏技术应用会愈来愈多,人们能体验到在一部终端上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应用操作带来的便利,但在相关技术中,对应用进行分屏呈现时,需要在终端出厂时定制适配需要分屏呈现的应用,而对于终端出厂后增加的应用并不能有效实现分屏呈现,大大限制了用户较好地使用分屏呈现技术。
因此,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对于终端出厂后增加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时,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分屏呈现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以至少解决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对于终端出厂后增加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时,存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分屏呈现处理方法,包括:为终端上的应用建立呈现策略表,其中,所述呈现策略表包含用于识别应用的应用标识,以及所述应用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判断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是否能够适配到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对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处理。
优选地,在判断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是否能够适配到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之后,还包括: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依据预先默认非压缩模式呈现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
优选地,在判断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是否能够适配到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之后,还包括: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依据预先默认比例压缩模式呈现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
优选地,在判断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是否能够适配到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之后,还包括: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为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建立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将建立了对应分屏呈现信息的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添加到所述呈现策略表中。
优选地,所述分屏呈现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呈现模式信息、用于标识提醒用户切换呈现模式次数的提醒阈值、用于记录历史提醒用户切换呈现模式中已经完成的提醒次数的当前提醒值。
优选地,依据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对应的所述分屏呈现信息对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处理包括:当所述分屏呈现信息所包含的呈现模式为比例压缩呈现方式的情况下,判断所述当前提醒值是否小于所述提醒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呈现用于将比例压缩呈现方式切换到非压缩呈现方式的模式切换图标;在依据所述模式切换图标进行呈现模式切换后,依据切换后的非压缩呈现方式对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
优选地,在依据切换后的非压缩呈现方式对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所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进行更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分屏呈现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为终端上的应用建立呈现策略表,其中,所述呈现策略表包含用于识别应用的应用标识,以及所述应用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分屏场景下的应用是否能够适配到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第一呈现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依据所述呈现策略表中的应用对应的分屏呈现信息对所述分屏场景下的应用进行分屏呈现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5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