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涡流与液压钳盘式制动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27396.9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7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高蔚;王岩松;郭辉;杨国平;温泉;苏建;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55/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涡流 液压 钳盘式 制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制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电涡流与液压钳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俗称电刹。电涡流缓速器作为一种辅助制动装置,可以提高车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大幅降低车辆使用成本。电涡流缓速器在国外有上百年的研究历史,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只有一些中高档客车才装缓速器,在轿车车上的应用基本还是空白。可以预见,缓速器在我国将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我国城市客车加装电磁缓速器以满足人们对客车安全、舒适和高速的要求。我国交通部在1997年颁布了JT/T325《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并于2002年进行了修订,规定在大、中型的高二、高三级营运公路客车上必须安装缓速器。作为一种辅助制动装置,电磁缓速器能提高车辆的运营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车辆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应用于客车的电磁缓速器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电磁缓速器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与变速箱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接触制动。
申请号为201120108573.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盘式电涡流制动器,该盘式电涡流制动器包括:通过在机座式外壳上安装轴向对称、并且相互闭合的两个冷却室支撑件构成冷却室,并在冷却室内部的顶端设置励磁线圈,共同构成定子;通过在冷却室内部轴向的方向安装转轴,并在转轴中部径向方向固定有齿状感应盘,共同构成转子;转轴的轴向长度小于齿状感应盘的径向长度;转轴的拖动端连接有联轴器;励磁线圈与齿状感应盘相隔一定的间隙;冷却室与齿状感应盘相隔固定的间隙;冷却室的下部、接近齿状感应盘底端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口,冷却室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该专利是用于发动机或动力机械机械测功用的制动器,由于它体积大、重量大,且需要水冷却导致结构复杂,不能用于轿车车轮制动器。轿车车轮制动器要求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容易散热,反应快,寿命长,工作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电涡流与液压钳盘式制动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电涡流与液压钳盘式制动器,包括安装在车轮万向节处的钳式制动器装配体,还包括安装在车轮万向节处的电涡流制动器装配体,
所述的电涡流制动器装配体及钳式制动器装配体对称安装在车轮万向节的凸缘上,工作时直接对车轮的制动盘产生一制动力矩。
所述的电涡流制动器装配体包括磁轭基础座、线圈保护罩及电磁铁与线圈装配体,
所述的磁轭基础座位于两侧面,用于支撑连接电磁铁与线圈装配体,
所述的线圈保护罩连接在两磁轭基础座之间,保护磁轭基础座内设置的电磁铁与线圈装配体,
所述的电磁铁与线圈装配体由线圈、导磁分体片及导磁联动片组成,所述的线圈对称设置在两磁轭基础座上,同侧的线圈一端均连接导磁联动片,并经导磁联动片连接在磁轭基础座上,线圈的另一端均设有导磁分体片,线圈缠绕在导磁分体片与导磁联动片之间。
所述的磁轭基础座的内表面为U型槽结构,所述的线圈经导磁联动片连接在磁轭基础座内表面的U型槽结构内。
所述的导磁分体片经螺钉与导磁联动片连接。
所述的电涡流制动器装配体套设在制动盘的外侧,线圈均布在在制动盘的两侧并与制动盘之间存在一定间隙。
所述的线圈优选4个,对称设置在制动盘的两侧,同侧的两个线圈经导磁联动片连接在磁轭基础座内表面的U型槽结构内。
4个线圈、连接线圈的两个导磁联动片、4个连接导磁联动片的导磁分体片的形状结构均相同。
所述的磁轭基础座为扇形结构,其形状与制动盘的外形相匹配,磁轭基础座的内侧端经螺栓与车轮万向节的凸缘连接。
汽车电涡流与液压钳盘式制动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接触制动,这是一种辅助制动系统,是制动系统的一个必要补充,但不能取代主制动系统。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电涡流与液压钳盘式制动器工作时,电涡流制动器线圈内通电产生磁场,而制动盘旋转切割磁力线,从而在制动盘盘内部产生涡旋状的感应电流。这样,电涡流制动器线圈就会向制动盘施加一个阻碍制动盘旋转的电磁力,从而产生制动力矩。同时,涡流在具有一定电阻的制动盘内部流通,由于电阻的热效应会把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车辆行驶的动能就通过电磁感应和电阻发热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73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振支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座外球面球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