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镀锡液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8502.5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7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任秀斌;肖定军;裘宇;王植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30 | 分类号: | C25D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万志香 |
地址: | 51506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镀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改善电镀锡电流分布的电镀锡液。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尺寸小、多功能、高性能、易操作成为电子元件的发展趋势。为了将电子元器件更加容易的焊接在设备上,需要在电子元件上进行镀锡以提高可焊性。由于电子元件的尺寸较小,比较容易发生两个元器件粘在一起的问题,简称“双联”,以下以“双联”代替。双联的产生大幅度的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传统上采用硫酸亚锡电镀的双联率(双联产品的量比产品总量)很高。为此有文献公开了氨基磺酸亚锡体系下,采用柠檬酸、葡糖酸、焦磷酸、庚酸、苹果酸的盐和葡糖酸内酯的一种作为络合剂,和一种HLB大于10的表面活性剂用于改善电子元件的双联率。
有文献公开了采用无机酸和有机酸及其盐,并添加金属钨盐、钼盐及锰盐以降低锡须的生长。还用文献报道的电镀锡液未使用络合剂,在pH值低于1的溶液中采用酸、N、N二聚氧化烯-N-烷基胺、氧化胺或者混合物,和抗氧化剂,防止亚锡离子发生氧化。但该电镀方式的pH值过低会对部分设备造成腐蚀。
尽管上述现有技术解决了电子元件的双联问题,但是电镀锡过程中,尤其是滚镀过程中电流的分布非常不均匀,阴极端(一般为导电球)周围的电流大,距离导电球较远的钢珠和电子元件的由于电阻和滚镀桶体积的原因,电流相对小。因此造成导电球附近钢珠和电子元件电镀锡速度较快,容易堆积在一起并粘结在导电球上,形成“结块”,而结块内部的电子元件未能全部覆盖锡。导电球和钢珠、电子元件的结块,造成成品率的下降,并可能出现空镀的产品流入合格品中,空镀产品被挑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造成严重的产品隐患。并且电流的不均一性导致了产品的厚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动,降低了产品的一致性。
为改善导电球附近钢珠和电子元件堆积粘连的问题,增加批次内电子元件镀层厚度的均匀性,从而杜绝无镀锡不良品的出现,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添加剂试验,优化电流分布,降低电流的梯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电镀锡电流分布的电镀锡液。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镀锡液,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A)亚锡盐,亚锡离子的浓度为1-100g/L;
(B)酸:有机酸、无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酸的总浓度为10-200g/L;
(C)表面活性剂:结构式为R1COO(C2H4O)nH、R2S(C2H4O)mH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为1-20g/L,其中R1、R2为C4-C20的烷基,n、m为4-12的整数;
(D)电流分散剂:含不饱和键的二元羧酸类衍生物或其盐,浓度为0.01-2g/L;
(E)导电盐,浓度为2-10g/L;
(F)pH调节剂,调节电镀锡液的pH值为2.0-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如下原料组分:
(A)亚锡盐,亚锡离子的浓度为5-20g/L;
(B)酸:有机酸、无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酸的总浓度为10-100g/L;
(C)表面活性剂:结构式为R1COO(C2H4O)nH、R2S(C2H4O)mH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为1-10g/L,其中R1、R2为C4-C20的烷基,n、m为4-12的整数;
(D)电流分散剂:含不饱和键的二元羧酸类衍生物或其盐,浓度为0.01-0.5g/L;
(E)导电盐,浓度为10g/L;
(F)pH调节剂,调节电镀锡液的pH值为3.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8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