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35160.X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0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邵毅;李程;韩云;裴重刚;高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毅 |
主分类号: | A61K38/00 | 分类号: | A61K38/00;A61P27/02;A61K31/702;A61K31/7036;A61K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30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眼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角膜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角膜病是我国的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是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位主要病因,每年因角膜炎、角膜损伤等造成的新增角膜盲为150~200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而在角膜病中,感染性角膜炎占有重要地位,初步保守估计全球每年50万人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因角膜位置靠前,受损伤感染的机会较大,所以当角膜受到外伤或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时,极容易发生感染性炎症。角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透明无血管,而角膜缘血供丰富,及角膜周边部存在许多免疫相关的细胞和活性分子,所以当角膜遭遇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角膜上皮作为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角膜的第一道屏障,或通过调动角膜周边部的体液及细胞免疫等防御机制,来抑制致病因子对角膜的侵袭,以阻止角膜的进一步损害。随着角膜炎的病理变化过程的推进,若角膜炎症持续时间较短,角膜炎症反应程度逐渐减轻,并伴随着新生血管进入角膜,最终角膜各层组织修复,遗留厚薄不等的瘢痕。但是任何性质的角膜炎,若炎症持续时间长,都可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导致角膜失去透明性从而引起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角膜病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是角膜持续长时间的炎症状态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化,同时治疗药物的作用局限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由于参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角膜炎症的因素较多,有关其发生机制、病理过程、以及有效治疗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还尚未完全阐明。所以对于角膜新生血管及角膜炎症的药物研究,有望解决角膜创口愈合困难和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二大关键问题,是目前治疗角膜盲的新途径。因此,如何寻找新的药物治疗这两类主要角膜疾病已经成为当前眼科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天然免疫系统存在于所有多细胞动物中,当机体接触致病微生物后迅速对病原体进行识别并产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反应,发挥这一功能的主要是天然免疫细胞,这些细胞表达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而PRRs可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现已证实,哺乳动物具有两个微生物识别系统,一个识别系统是由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的膜结合受体家族组成,TLR在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家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是TLR4;另一个识别系统是苷酸结合寡聚域(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zation domain,NOD)的蛋白质家族,现已发现20多个成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NOD-1和NOD2,此两种蛋白属于胞浆蛋白,NOD-1广泛表达于成人组织细胞;NOD-2主要表达于髓源性细胞,肠上皮细胞,它们通过识别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PGN)的降解产物而起到抗细菌感染等作用。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鼠类,犬类及人类的角膜上皮细胞胞浆中有NOD-1和NOD-2蛋白的表达。它们可作为一种胞内PRRs参与角膜炎症反应,并且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Kim等学者在研究鼠角膜碱烧伤模型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现,Nodinhibit-1信号通路在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具有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显示:Nodinhibit-1蛋白受体激动剂使血管性生成因子(VEGF、b-FGE、TGF-B1)的表达量上升从而促进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而且还通过作用于下游信号通路分子RICK/Rip2等,最终激活NF-kB,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而介导天然免疫反应;为进一步阐明Nodinhibit-1信号通路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用Nodinhibit-1蛋白受体激动剂治疗RICK基因敲出的角膜新生血管鼠模型,结果显示角膜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Nod-1信号通路在介导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角膜炎症状态有着密切联系,这就为研发新的抗角膜新生血管及抗炎药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毅,未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邵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5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履带式桨叶推进器
- 下一篇:一种船侧舷撑杆式秋刀鱼舷提网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