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试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5644.4 | 申请日: | 2014-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1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鹏程;戴雅琴;张国华;吴松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51/12 | 分类号: | A61K51/12;A61K51/04;G01N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幽门 螺旋 杆菌 感染 诊断 试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诊断用尿素[14C]胶囊及其集气剂以及所述胶囊和集气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放射性药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放射性物质广泛应用于生产、科研、医疗、生物、实验室等各个领域,尤其作为药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的临床应用中。诊断用尿素[14C]胶囊及其集气剂用于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速、经济、非创伤性等特点。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使胃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大约6%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最终发展为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1类致癌源。因此,尽早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给与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诊断用尿素[14C]胶囊及其集气剂是一种新的同位素诊断技术。其原理是口服碳[14C]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如果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则会分泌尿素酶而使[14C]尿素在该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碳[14C]二氧化碳及氨气,用集气剂收集呼出的二氧化碳并用仪器进行检测碳[14C]放出的β射线便可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当前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有6种,细菌培养、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尿素酶试验、血清学和诊断用尿素[14C]胶囊及其集气剂。其中四种诊断方法均要通过做胃镜、活检才能进行。做胃镜本身对病人来说十分痛苦,活检又容易传染感言等疾病,而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无特效药,要根除它必须进行疗效的跟踪和复查。除了初诊病人需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胃癌之外,仅为复查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情况而再做胃镜活检检查,患者十分痛苦,费用也高,一般不被接受。因此常错过一次性根治胃病的机会,病情复发后又给治疗带来新的困难。血清学方法虽也是基本无创伤的,但只能诊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而不能判断是否已根除。因此需要一种轻松方便、准确的、安全的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才能保证一次性根除感染成功,从而根治胃病,减少复发,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诊断用尿素[14C]胶囊及其集气剂则很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试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诊断试剂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具有轻松方便、准确的、安全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试剂,包括一种放射性尿素[14C]胶囊和与所述放射性尿素[14C]胶囊配套使用的集气剂;
所述放射性尿素[14C]胶囊由尿素[14C]乙醇溶液和胶囊填料封装而成;所述放射性尿素[14C]胶囊的放射性活度为0.85~1.15μCi;所述的胶囊填料为甘露醇和尿素的混合物。本发明中所述尿素区别于尿素[14C],单独提到的尿素是指不含14C的尿素,是没有放射性的尿素。
所述集气剂为氢氧化海胺和酚酞的无水甲醇溶液,其中,氢氧化海胺的浓度为0.475~0.525mol/L,酚酞的浓度为0.70~0.80g/L。
所述甘露醇和尿素质量之比为42~44:26~28;优选为43:27。
所述尿素[14C]乙醇溶液的放射性活度为0.17~0.23Ci/L。
所述放射性尿素[14C]胶囊由4.9~5.1μL的尿素[14C]乙醇溶液和0.12~0.14g的胶囊填料封装而成。
所述放射性尿素[14C]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尿素[14C]的溶解:取尿素[14C],加无水乙醇溶解,制成尿素[14C]乙醇溶液;
(B)填料的配制:制备甘露醇和尿素的混合物,作为胶囊填料;
(C)放射性尿素[14C]胶囊的制备:向空心胶囊中依次加入前述制备的尿素[14C]乙醇溶液和胶囊填料,制成单粒放射性活度为0.85~1.15μCi的放射性尿素[14C]胶囊;
(D)胶囊瓶的封装:将前述制备好的放射性尿素[14C]胶囊,放入包装瓶中,旋紧瓶盖,封好瓶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56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便携式计算机相关的跟踪板声学特征
- 下一篇:环保眼镜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