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8560.6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成;张婷婷;李长军;杨潇;张哲;陈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B63/00 | 分类号: | C07B6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质水热 液化 产物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化石能源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资源却在日益耗尽。生物质是唯一一种可储存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过程中自身碳循环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是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并且生物质储量丰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成为研究热点。
生物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生物质可转化为生物基化学品。生物质经水热液化得到的产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生物质水热液化反应,是以生物质为原料,反应条件通常是在亚临界条件(180-370℃温度范围内和5-10 兆帕压力条件下)反应1-300min得到。在原料上对生物质品种无特殊要求且来源丰富,可以为农作物、林产物、各种海草和城市垃圾,如浒苔、微藻、稻草、烟秸秆、沙柳、玉米芯、秸秆、木屑、水葫芦、纸张等,能够实现对多种生物质资源的再利用。
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具有刺激性焦味,酸性(pH值2.8~3.8)以及较低热值(16~21MJ/kg)。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成分复杂,其中已知化合物达300多种,富集的主要有脂肪酸类、酚类、呋喃类、羟基乙醛和羟基丙酮,还有其他少量的醛、醇、酮等。由于大量化合物的存在,完全分离出每一种成分是不可能的,最佳方法是将每一类化合物进行分离,主要分为酚类、有机酸类、呋喃类和环戊烯酮类四大类。其中酚类物质基团大都是单羟基类物质,如苯酚、2-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4-甲基苯酚、2-甲氧基-4-乙基苯酚等酚类物质;脂肪酸类物质主要为各种长链的高级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肉豆蒄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等。酚类、脂肪酸类、呋喃类和环戊烯酮类化合物均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中提取的酚类可用作染料、保温绝缘材料和食品添加剂等,另有一些酚类具有抗腹泻、杀菌消毒和除草的功能;挥发性有机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亦可用于制备除冰剂;许多化学品已应用于化工、食品和医药等行业。
目前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的分离方法有很多,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的分离研究主要采用减压蒸馏、分子蒸馏、分级冷凝、溶剂分离、柱层析和离心分离等方法。申请号为201210050527.6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一种生物油的分离提质方法,该方法利用络合剂把酚类化合物和金属盐分离,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将酚类、脂肪酸类、呋喃类和环戊烯酮类四类化合物分离。但其他一些精制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的方法,如对其催化加氢,只能够提高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的品质,不能获得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的高附加值化学品,且成本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的分离提质方法,把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中酚类、脂肪酸类、呋喃类和环戊烯酮类不同种类的化合物通过多级调节pH和多步利用有机溶剂萃取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离。具体为以生物质为原料,经过最佳条件的水热反应后,将得到的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进行分离。提取了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中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生物质经水热液化反应所得固相产物,其产物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酚类、脂肪酸类、呋喃类和环戊烯酮类的混合化合物。通常使用的生物质水热液化方法条件为:以水为反应介质,在亚临界条件下(180-370℃温度范围内和2-20 兆帕压力条件下)将生物质液化1-300min,以制备生物质水热液化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生物基化学品。
本发明的分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生物质水热液化固相产物加入碱溶液,其中碱的浓度为1.5~3mol/L,碱可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加碱将体系的pH值调整在12~13之间,搅拌30 min,使充分反应,固液分离,得到固相和液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