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快速PCR分子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0457.3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0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良;彭焕;贺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铃薯 腐烂 线虫 快速 pcr 分子 检测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线虫分子检测技术领域,涉及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快速PCR分子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引起马铃薯和甘薯的的主要病原物之一,该线虫是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主要危害作物的地下部分。我国早在1937年就报道发生甘薯茎线虫病,曾一度认为是由D.dipsaci引起的(刘先宝,葛建军,谭志琼,曹爱新.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国内危害马铃薯的首次报道.植物保护,2006,32(6):157-158),直至1979年,张香蓉认为病原是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张香蓉.地瓜茎线虫病.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79),以后丁再福和林茂松、尹光德和张云美对病原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证实山东、江苏甘薯上的茎线虫病原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丁再福,林茂松.甘薯马铃薯和薄荷上的茎线虫的鉴定.植物保护,1982,9(3):169172;尹光德,张云美.甘薯茎线虫病病原线虫的订正.山东农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4,117-127)。陈品三等报道该线虫引起当归麻口病(陈品三,郑经武.当归麻口病致病茎线虫的鉴定研究.植物保护,1988,14(6):12-14)。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寄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马铃薯、甘薯、豌豆、花生等100多种寄主(Peng H,Gao B-l,Kong L-a,Yu Q,Huang W-k,et al.(2013)Exploring the Host Parasitism of the Migratory Plant-ParasiticNematode Ditylenchus destuctor by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Analysis.PLoS ONE8(7):e69579.),每年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且危害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将其划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2007;EPPO,2008Diagnostics&Diagnostic:Ditylenchus destructor and Ditylenchus dipsaci)。除此之外,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也侵染花卉的块根和块茎;D.destructor在南非侵染花生,造成巨大的损失(林茂松, 文玲,方中达.马铃薯腐烂线虫与甘薯茎线虫病.江苏农业学报,1999,15(3):186-190),除此之外,国内外还报道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能够危害马铃薯和花生(刘先宝,葛建军,谭志琼,曹爱新.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国内危害马铃薯的首次报道.植物保护,2006,32(6):157-158;程云,张绍升.腐烂茎线虫对花生的致病性,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5)454-457)。
由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引起的甘薯茎线虫病是我国甘薯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田块减产20%~50%,重病田块基本上绝产无收(陈品三.甘薯糠腐茎线虫病.1995,512-517)。在我国的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辽宁、甘肃等省市均有发生,以山东、河北两省发生最为严重,部分地区的甘薯产区发病面积达25%,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者发病率可高达80%,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该病不仅在田间为害直接造成减产,而且还引起储藏后期烂窖(陈发炜,韩祥红,李祥升.甘薯茎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16(6):12)。1977年山东调查,全省该病害已遍及9个地区(市)57个县。有的地区田间种薯腐烂减产达80%以上,储藏烂窖的损失在50%以上(李建中,彭德良,刘淑艳,黄文坤.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中国的适生性风险分析.廖金铃,彭德良,郑经武等.中国线虫学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37-142)。因此,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已成为我国华北和华东甘薯上毁灭性线虫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范文中,孙淑云,孙艳梅.警惕甘薯茎线虫病流行.吉林农业科学,1999,24(4):32;叶松枝,李跃杰,刘海元.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17(3),20-21)。该线虫侵入甘薯后,食道腺分泌一些果胶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类,通过口针注入甘薯体内,使甘薯细胞崩溃、组织腐烂,伴随着其它真菌和细菌加剧危害,常形成“糠心”或龟裂,使甘薯失去食用价值(林茂松,文玲,方中达.马铃薯腐烂线虫与甘薯茎线虫病.江苏农业学报,1999,15(3):186-1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