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0502.5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1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永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02 | 分类号: | H01L21/02;H01L2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位于 有源 衬底 损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半导体器件结构的微型化趋势,CMOS器件产品的尺寸也在持续不断的缩小,而在器件产品的制备工艺中衬底及材料的损失(the substrate and material loss)越来越严重。
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简称ITRS)的显示,CMOS器件结构的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损伤及硅(silicon)、氧化物(oxide)的损失(loss)变得越来越严重,如在CMOS产品的制备过程中,进行主侧墙刻蚀(main-spacer etch)/偏置侧墙刻蚀(offset etch)工艺步骤时,均会造成硅衬底的损失或损伤(Si substrate recess/damage)。
具体的,在进行如栅介质层和侧墙薄膜(sidewall fiim)剥离(scaling)工艺,或者采用反应离子刻蚀工艺(Reactive Ion Etching,简称RIE)刻蚀形成栅极图形(gate patterning)或栅极侧墙(spacer)工艺,甚至器件表面的清洗(cleaning)、灰化(ash)工艺中,均会由于覆盖在硅衬底表面的刻蚀停止层(etch stop layer)比较薄,无法阻挡硅衬底在进行上述工艺时受到的严重损伤(very grievous substrate damage),如在进行上述工艺时,会对位于有源区(即源/漏区(source/drain,简称S/D))的硅衬底表面的硅及氧化物等材料造成严重的损失(material loss),还会进一步增大硅衬底的表面的粗糙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进行CMOS器件制备时对位于有源区(即S/D区)的硅衬底造成的损伤(如增大硅衬底表面的粗糙度、造成硅衬底表面的硅及氧化物等材料严重的损失等)的修复。
本申请记载了一种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设置有有源区的半导体衬底;
于该半导体衬底上进行CMOS器件制备工艺时,在位于有源区的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损伤后,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对所述损伤进行修复。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CMOS器件制备工艺包括栅极图形化工艺、偏置侧墙刻蚀工艺、主侧墙刻蚀工艺、灰化工艺和清洗工艺;
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进行所述栅极图形化工艺、所述偏置侧墙刻蚀工艺、所述主侧墙刻蚀工艺、所述灰化工艺和/或所述清洗工艺后,采用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对所述损伤进行修复。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损伤包括材料损失和衬底表面粗糙度增大。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材料损失包括硅损失和/或氧化物损失。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形成一修复薄膜覆盖在位于有源区的半导体衬底上,以对所述损伤进行修复。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修复薄膜的材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均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相同。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修复薄膜的厚度为20~100埃。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在温度为500~800℃的条件下,采用SiH4或DCS作为反应气体,同时于反应腔室中通入H2和HCL,进行所述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硅衬底。
上述的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采用单片或批次处理系统进行所述的CMOS器件制备工艺。
本申请还记载了一种修复位于有源区衬底上损伤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导体衬底;
于该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覆盖一栅氧化物层后,在该栅氧化层的上表面制备多晶硅层或非晶硅层;
继续依次进行栅极图案化工艺、偏置侧墙制备工艺、轻掺杂工艺、退火工艺、主侧墙制备工艺和源/漏极注入工艺;
其中,于偏置侧墙制备工艺和/或主侧墙制备工艺后,对暴露的半导体衬底的表面进行选择性外延生长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4H‑SiCUMOSFET栅槽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带电粒子线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