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及其灌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0819.9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2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马宇明;蔡冶强;郑海富;邢金京;蒋孝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水分 含量 液体 灌装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玻璃容器、装有氮气的储气瓶、真空泵、U型水银压力计、瓷质带孔隔板、分子筛、磨砂活塞阀、盛液盘、安玻瓶支架、长颈安玻瓶、第一不锈钢四通阀、第二不锈钢四通阀、装有液体标物的储液瓶和自吸管,有机玻璃容器的内底部设置有分子筛、分子筛的上部设置有瓷质带孔隔板,瓷质带孔隔板上放置有盛液盘,盛液盘内设置有安玻瓶支架,安玻瓶支架上插置有长颈安玻瓶,有机玻璃容器的顶部和磨砂活塞阀的一个阀口连通,第一不锈钢四通阀的四个阀口分别和磨砂活塞阀的另一个阀口、真空泵、装有氮气的储气瓶和第二不锈钢四通阀的一个阀口连通,第二不锈钢四通阀的剩余三个阀口分别和有机玻璃容器、U型水银压力计和自吸管的一端连通,自吸管的另一端插入装有液体标物的储液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机玻璃容器包括顶盖和器皿,顶盖和器皿的开合接触面设置为磨砂面,并在磨砂面上涂有真空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长颈安玻瓶的下部开口内径为0.4-0.6mm,上部开口内径大于下部开口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自吸管为直角形状,插入装有液体标物的储液瓶内自吸管的一端为收缩的锥形口。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4中任一种所述的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的灌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初始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依次开启磨砂活塞阀,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真空泵、第二不锈钢四通阀、磨砂活塞阀连通的阀口,第二不锈钢四通阀和U型水银压力计、有机玻璃容器连通的阀口,使整个密闭的装置处于连通状态后,开启真空泵;
(2)使用真空泵将整个灌装装置内部抽真空至72-73厘米汞柱,U型水银压力计作真空度指示;
(3)关闭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真空泵连通的阀口、关闭第二不锈钢四通阀和U型压力计连通的阀口;开启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装有氮气的储气瓶连通的阀口,开启第二不锈钢四通阀和自吸管连通的阀口,对密封的装置吹扫3次以上;
(4)关闭第二不锈钢四通阀和自吸管连通的阀口,然后按照操作步骤(1)和(2)再进行抽真空;
(5)关闭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真空泵连通的阀口,旋紧关闭磨砂活塞阀,通过观察U型水银压力计水银柱是否发生移动判断装置的气密性;
(6)气密性符合要求后,将待灌装装有液体标物的储液瓶移至自吸管下,并迅速插入装有液体标物的储液瓶的液面以下,旋紧装有液体标物的储液瓶的瓶塞,关闭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第二不锈钢四通阀连通的阀口,开启第二不锈钢四通阀和自吸管、有机玻璃容器连通的阀口,液体标物通过内外压强差自动流入盛液盘;
(7)当液体标物流入量达到要求后,关闭第二不锈钢四通阀和自吸管连通的阀口;
(8)开启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装有氮气的储气瓶、第二不锈钢四通阀连通的阀口,通过氮气自身的压力将盛液盘中的液体标物压入长颈安玻瓶,再旋转开启磨砂活塞阀,利用氮气封堵长颈安玻瓶的上端口;
(9)当U型水银压力计显示真空度为76厘米汞柱时,依次旋紧关闭磨砂活塞阀、关闭第一不锈钢四通阀和装有氮气的氮气瓶连通的阀口;
(10)旋开有机玻璃容器的顶盖,取出长颈安玻瓶,利用相关水分检测仪器检测液体标物的水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的灌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置于有机玻璃容器内底部的分子筛预先在530℃高温下烘烤3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控低水分含量液体标物灌装装置的灌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装有氮气的储气瓶压力为1.15-1.3个大气压,氮气浓度为99.999%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08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