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茶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4406.8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纪翔;龙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茶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及其加工工艺,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目前,市场上的茶叶通常为新树茶,茶树种植以后经过3年左右即可正式采茶,在自然条件生长的茶叶一年可以采茶3~6次,大棚培养的茶叶则一年四季的都可以采茶,对茶叶的加工普遍采用机械进行自动筛选、包装等操作。
新树茶是台地茶,茶汤醇厚度低、口感单薄,而且,为了保证新树茶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有效防止病虫害以及添加化学元素促进生长,从而使新树茶中含有农残、重金属等不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由于对茶叶好坏的鉴定需要通过外观、气味等感官操作,所以机械化加工茶叶不能有效地筛选出优质茶叶。虽然新树茶从生产到加工产量高、效率高,但是茶叶品质却不佳,满足不了现代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茶及其加工工艺,产品纯正无污染、口味佳、品质好,且工艺流程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茶,采用的茶叶原料为生态古树大叶种茶。
可选的,所述红茶采用的茶叶原料为生态古树大叶种茶的春茶。
所述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
(1)采摘:按照标准,采摘肥硕,色泽翠绿的鲜叶;
(2)初制:包括鲜叶验收、管理、萎稠、揉捻、发酵及干燥;
(3)精制:包括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装。
可选的,所述红茶的加工工艺,步骤(1)中所述采摘标准为细嫩采,采摘时间为春季。
可选的,所述红茶的加工工艺,步骤(2)初制具体包括:
鲜叶验收:根据嫩度、匀度、净度、鲜度验收茶芽叶;
管理:对照茶叶分级标准,评定等级、称重、登记、存储;
萎稠:采用热风加温萎稠方法,萎稠时间为6~15小时,室温为25~30℃,相对湿度65~70%;
揉捻:揉捻时间3~5分钟;
发酵:发酵时间为2~3小时,室温为28~32℃,相对湿度90~95%;
干燥:茶叶发酵好立即送入烘干机进行两次烘干,温度为80~120℃,成品茶叶含水量小于8%。
可选的,所述红茶的加工工艺,步骤(3)精制具体包括:
筛分:用圆筛、抖筛、平筛对茶叶粗细、长短分类;
风选:利用风力作用分离茶叶的轻重;
拣剔:去除茶叶梗杂;
复火:控制茶叶的水分含量小于8%;
拼装:把加工好的茶叶整理形状后包装为成品茶。
可选的,所述红茶的加工工艺,工艺流程中步骤(1)采摘与步骤(2)初制均采用人工制作,且全程有视频、图像记录。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红茶采用生态古树大叶种茶的茶叶作为原料制作而成,茶叶营养物质丰富、口味好、无污染,通过选用春茶,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使得所述红茶滋味鲜活、营养成分含量高且香气宜人;在加工工艺中,前期采摘与初制均采用人工制作,能更好的选取优质茶叶、控制加工过程,保证茶叶的高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红茶,采用的茶叶原料为生态古树大叶种茶。
本发明所采用的茶叶原料取自滇红核心产区的生态古树大叶种茶,古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茶,各种污染都较少,营养丰富,而且冲泡的时间长、次数多。
采用所述生态古树大叶种茶的春茶作为原料能使本发明所述红茶的品质更好。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故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品质较好,春茶与其它时节采摘的茶叶相比,具有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的特点。
所述的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
(1)采摘:按照标准,采摘肥硕,色泽翠绿的鲜叶;
(2)初制:包括鲜叶验收、管理、萎稠、揉捻、发酵及干燥;
(3)精制:包括筛分、风选、拣剔、复火、拼装。
步骤(1)采摘标准为细嫩采,采用这种采摘标准采制的茶叶,主要用来制作高级名茶,对鲜叶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由于春茶品质最好,采摘时间选择春季。
步骤(2)初制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茶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普洱茶王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4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连花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再制大豆干酪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