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ACC系统开发的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8065.1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81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仙;刘伟;袁世杰;李飞;路晓静;吕金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胡泳棋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acc 系统 开发 硬件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ACC系统开发的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电控系统的开发通常采用V模式,V模式中硬件在环实验就是利用虚拟的控制对象来检测控制器的控制性能。随着车辆电控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开发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硬件在环实验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系统)是通过视频、雷达等智能传感器感知车辆行驶前方的环境信息(包括道路、前方车辆、障碍物等),根据环境中道路交通状况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对车辆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事故发生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来采集交通状况和分析控制算法,这些试验如果直接采用实车测试ACC-ECU,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近来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它是一套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软硬件系统,它的发展依赖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在环仿真的研究和开发也是随着近几年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硬件在环试验台,但这些试验台都是通用的,对于ACC系统开发中的一些特殊需求,这些试验台并不能完全能够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ACC系统开发的硬件在环试验系统,以解决现有实车测试存在风险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试验传统的试验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ACC系统开发的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包括至少设有一个用于接收实际环境信息的测试输入接口的上位机和用于生成车辆模型的执行测试机,所述上位机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实际环境信息生成测试信号,该上位机用于与待测ACC-ECU连接以将其生成的测试信号发送给待测ACC-ECU,所述执行测试机用于与待测ACC-ECU连接以根据待测ACC-ECU生成的测试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生成反馈信号,且所述上位机与执行测试机连接以根据执行测试机的反馈信号对测试信号进行评价和修改。
所述待测ACC-ECU也设有用于接收实际环境信息的测试输入接口。
所述上位机上设有一个用于接收实际环境信息为视频信号的视频信号测试输入接口,所述待测ACC-ECU上设有一个用于接收实际环境信息为雷达信号的雷达信号测试输入接口。
本发明用于ACC系统开发的硬件在环试验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上位机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种实际环境信息生成测试信号传送给待测ACC-ECU;
(2)待测ACC-ECU生成测试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到执行测试机中;
(3)执行测试机利用生成的车辆模型根据待测ACC-ECU测试发送的测试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生成反馈信号;
(4)上位机接收执行测试机的反馈信号并根据反馈信号对测试信号进行评价和修改。
所述上位机接收的实际环境信息为视频信号,其并对该信号进行处理生成测试环境信息和对应的控制逻辑测试信号;所述待测ACC-ECU接收与视频信号对应的雷达信号,并将该雷达信号与接收到的上位机发送的测试信号生成测试控制指令。
所述上位机接收的实际环境信息包括视频信号和/或雷达信号。
本发明用于ACC系统开发的硬件在环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通过测试输入接口接收实际测试环境信息,能够为系统开发提供尽可能真实的道路交通信息,同时能够提供ACC控制系统执行环节控制指令和车辆硬件系统响应的测试与评价。该硬件在环试验系统能够在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开发前期提供一个能够再现真实道路交通环境的试验台,在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试验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开发,用于系统控制逻辑指令的功能性开发,用于控制器电器性能的测试,能够满足ACC系统开发中的一些特殊需求,不但能很好的帮助系统的开发,同时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开发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际环境信息的视频采集原理图;
图2为实际环境信息的雷达采集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8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