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工程机械车辆上的自适应节流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4313.3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1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垠;费宇;雷宇航;张志会;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121/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伍孝慈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程机械 车辆 自适应 节流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车辆上的自适应节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车辆与传统汽车在启动操作时,尤其在驻车时的结构和驻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工程机械车辆在复杂的工况环境中,往往以保护车辆、提高安全性能为关键,传统汽车往往需要在最短时间实现驻车。在工程机械车辆由行走到停止的过程中,由于工程机械装载较多的重物,其工程机械车辆的惯性就非常大,工程机械的惯性将对行走马达产生很高的压力冲击,这是工程机械平稳停止的难点,将对马达及其它部件的寿命造成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工程机械的制动性能。
工程机械车辆的制动主要是依靠停止过程中马达所产生的反向制动扭矩和控制阀的缓冲作用使得挖掘机平稳停止,待工程机械平稳停止后,再由摩擦片介入,保持工程机械的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工程机械依靠马达反向扭矩制动所需的时间为工程机械的制动时间h1,摩擦片贴合提供摩擦制动扭矩的时间称为摩擦片的介入时间h2,工程机械制动操作时,先经过制动时间h1的反向扭矩制动,然后再经过摩擦片摩擦停止。
工程机械的制动时间h1与摩擦片介入时间h2的耦合关系是提高工程机械制动性能和行走马达寿命的关键,必须使得工程机械的制动控制系统在缓冲作用过程中吸收整机停止过程中的主要惯性力后才让摩擦片进行介入,否则摩擦片的寿命也将大大降低。
由于工程机械作业工况复杂,要求工程机械以高速或低速在平地、上坡、下坡等不同坡度上行驶时要平稳可靠的停止。因此,工程机械的制动时间h1是 随工程机械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现有技术的摩擦片介入时间h2是由摩擦片油缸的固定节流孔限制向油缸中回油速度,让摩擦片油缸推动摩擦片的速度降低、时间拉长,于是现有技术的摩擦片介入时间h2为一固定值。由于工程机械车辆受行车速度、坡道、工况等影响,一个固定值的摩擦片介入时间h,难以实现经过制动时间h1的制动完成后,摩擦片再进行介入。若摩擦片介入时间h2小于制动时间h1,则摩擦片寿命将急剧降低;若摩擦片介入时间h2大于制动时间h1,则会出现溜车现象,给施工作业带来危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车辆上的自适应节流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工程机械在停止过程中产生的液压冲击来控制油缸回油的长度和时间,从而达到实时控制摩擦片的介入时间,以实现介入时间h2与制动时间h1几乎一致,降低了摩擦片、马达等部件的机械损耗,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制动性能和制动寿命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车辆上的自适应节流控制系统,包括减速机、马达、摩擦片和平衡阀,所述马达动力连接在减速机上,摩擦片动力配合接触马达,所述平衡阀与马达通过油管密闭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单元和油缸,所述平衡阀分别通过主油管A和主油管B与马达密闭连接,所述缓冲单元通过缓冲单元连接油管密闭连通在主油管A和主油管B之间;所述油缸与摩擦片动力配合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有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油缸通过油管密闭连通设有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通过油管分别与主油管A、主油管B密闭连通。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未安装有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油缸与平衡阀之间通过油管密闭连通,在油缸与平衡阀之间的油管上设有节流孔,该节流孔靠近油缸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安装有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技术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油管A和主油管B上分别设有单向阀。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与平衡阀之间通过油管密闭连通设有换向阀,所述平衡阀分别通过换向油管A、第一换向油管与主油管A密闭连通,所述平衡阀分别通过换向油管B、第二换向油管与主油管B密闭连通。
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的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结构技术方案是:所述自适应节流控制单元包括阀体、堵头、导向套以及阀芯,所述阀体具有内部空腔,阀体的内部空腔内安装有导向套,所述阀芯的后端安装于导向套的套内,阀芯的后端可在导向套内往返滑动,阀芯的前端置于阀体的内部空腔内;所述堵头安装在所述阀体的后端端部。
进一步优选的阀芯结构技术方案是,所述阀芯的前端设有螺旋节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未经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4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