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海肠调味品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3545.5 | 申请日: | 2014-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5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媛 |
主分类号: | A23L1/221 | 分类号: | A23L1/221;A23L1/333;A23L1/3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调味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海肠调味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不仅注重食品的营养成分,同时也对食品的感官味道要求更高,因此食品调味料行业随之发展起来。传统的调味料主要以盐、醋、酱油、糖等单一品种为主,而随着行业的发展,调味品呈现出明显向着产品多样化,复合天然化、营养健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海肠,学名单环刺螠,属于环节动物,幼体有分节,成体无分节,仅在中国渤海湾出产,海肠在海里可以蠕动,浑身无毛刺,浅黄色。山东胶东渔民又称海肠为“海鸡子”,有些地方人们把海肠叫做“裸体海参”,海肠不光长得像裸体海参,其营养价值比起海参也不逊色。但是多年来,人们都把它当作鱼饵使用,真正把它用来制菜肴不过几十年的历史。海肠本身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的作用,海肠含有人体所需VE等多种微量元素。针对海肠这一特点设想将其制作为一种纯天然的调味剂,用以提高菜品的鲜度,使其受益于广大群众。市场上有将单环刺螠粉碎制备成调味品,但单环刺蜡属于高蛋白物质,在人体内不易吸收,直接粉碎作为食品会增加人体的负担,并且调味效果也不理想。
海带是一种海洋经济褐藻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碘、钙、硒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含量高。其中碘含量特别高,有植物碘体之称。碘对促进人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海带不易煮烂,不易咀嚼,影响了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并且海带产品多存在脱腥不彻底的问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中尚且没有由海肠和海带制成的复合调味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以海肠粉和海带粉为主的复合调味品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姜汁浸泡海肠以脱除腥味,然后用蛋白水解酶将海肠水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肽,更易于人体吸收;采用蒸煮加食醋浸泡的方法处理海带,可以有效脱除海带的腥味,并且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海肠调味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海肠粉的制备
a1.选料、清洗和浸泡:选择新鲜的活海肠,去除头尾和内脏,切分成段,用清水清洗干净,加入5%的姜汁中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姜汁,绞碎,备用;
a2.水解:向步骤a1所得的海肠中加入1~2倍重量的水,再加入海肠重量0.01%~0.4%的蛋白水解酶,控制温度为40~60℃,调节pH值为6~8,水解2~4小时,然后煮沸灭酶,冷却后过滤去除渣子,得水解液,备用;
a3.干燥:向上述水解液中加入辅料如麦芽糊精或淀粉等,喷雾干燥,即得海肠粉;
(B)海带粉的制备
b1.软化清洗:将干海带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软化后,洗去表面的杂物和粘液,用清水漂洗干净,切丝,备用;
b2.蒸煮:将上述海带丝加入清水中,加热煮沸,保持沸腾10~3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备用;
b3.去腥:向步骤b2所得海带丝中加入食醋腌渍10~30分钟,清水漂洗,必要时重复腌渍和漂洗步骤2-4次,至无腥味,得到脱除腥味的海带丝,备用;
b4.干燥、粉碎:将去腥后的海带丝在60~80℃的温度下烘干,后粉碎成80-120目的细粉,即得海带粉;
(C)混合、包装
将上述步骤(A)中所得海肠粉与步骤(B)中所得海带粉混匀,二者的重量份数分别为5-20份和1-10份,然后加入海肠粉与海带粉总重量0.01%-0.03%的乙基麦芽酚、5%-10%的调味剂和0.05%-0.1%的防腐剂,混匀后,真空包装即得。
上述步骤a1中的姜汁为5重量份的姜粉加入100重量份的水中混匀所得液体。
优选地,步骤a2中蛋白水解酶的用量为海肠重量的0.2%,水解温度为50℃,pH值为7,水解3小时。
优选地,步骤a3中辅料的用量为水解液重量的5%-10%。
优选地,步骤C中海肠粉与海带粉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份和5份。
优选地,步骤C中调味剂为姜粉、大蒜粉和食盐,防腐剂为苯甲酸钠。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海肠调味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媛,未经刘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35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