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掺杂GeSn量子阱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0145.7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1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韩根全;刘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0;H01L29/15;H01L29/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gesn 量子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场效应 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掺杂GeSn量子阱的p型MOSFET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深入发展,晶圆尺寸的提高以及芯片特征尺寸的缩小可以满足微型化、高密度化、高速化、高可靠性和系统集成化的要求。但是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特别是在进入到纳米尺度的范围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物理限制的挑战。根据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的预测,当集成电路技术节点到10纳米以下的时候,传统的Si材料已经无法满足集成电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的需要,引入高载流子迁移率材料和器件结构来提升MOSFET性能变得很有必要。
为解决以上问题,前人在Si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如SiGe,Ge,GeSn等IV族材料,GaAs、InSb等III-V族材料,采用应变工程来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但是都不可避免的由于制作工艺,表面钝化方法等问题,造成器件短沟道效应(short-channel effect)显著,存在漏电电流过大,亚阈特性退化等问题,从而降低沟道载流子迁移率,影响器件性能。
理论和实验显示GeSn材料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对于弛豫的GeSn材料,当Sn的组分达到6.5%~11%的时候,GeSn就会变成直接带隙结构(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3,073707, 2013以及其中的参考文献)。改变GeSn材料的应变情况,同样可以达到此目的。这样载流子迁移率大大提高(Physical Review B, vol. 75, pp. 045208, 2007),从而提升MOSFET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掺杂GeSn量子阱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结构,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改善器件性能。
本发明用以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出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一基底、一GeSn沟道、一半导体层、一源极、一漏极、一绝缘介电质薄膜、一栅电极以及两绝缘间隙壁。
其中,基底上生长半导体材料,GeSn 沟道为单晶GeSn材料,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大于沟道GeSn 的禁带宽度,沟道GeSn的厚度为3-15nm;所述形成价带带阶,将空穴限制在量子阱。绝缘介电质薄膜位于沟道上,栅电极覆盖在绝缘介电质薄膜上,绝缘间隙壁隔开栅与源极/漏极区域,源极和漏极材料为NiGeSn。
本发明的关键是,GeSn沟道无掺杂,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比沟道GeSn大,且形成量子阱结构,GeSn沟道不掺杂施主或者受主杂质,减小了载流子在沟道中的电离杂质散射,同时结合量子阱结构的沟道将载流子限制在其中,从而实现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另外,半导体材料与GeSn沟道的晶格常数不同,可以形成压应变,性能可以进一步改善。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MOSFET的截面模式图。
图2 为本发明MOSFET的俯视模式图。
图3为本发明MOSFET制造的第一步。
图4为本发明MOSFET制造的第二步。
图5为本发明MOSFET制造的第三步。
图6为本发明MOSFET制造的第四步。
图7为本发明MOSFET制造的第五步。
图8为本发明MOSFET制造的第六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清晰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工艺实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无掺杂GeSn量子阱的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10,其包括:
一基底108,采用半导体材料,或者绝缘体材料。
一半导体材料103,如可采用Ge,SiGe等,位于基底108上,其禁带宽度比沟道GeSn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0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