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1447.6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8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冯云云;钱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08 | 分类号: | B62D55/08;B62D55/30;A01D4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收割机 行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用于执行联合收割机的行走动作,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联合收割机就是其中的一种。联合收割机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各种对应的农作物成品或半成品。
联合收割机的各工序是在其行走过程中自动完成的,因此,通常的联合收割机都具有一定的行走机构,按联合收割机的行走机构的类型来划分,通常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其中轮式行走机构主要用于旱田中作业,履带式行走机构主要用于水田中作业。就履带式行走机构而言,由于水田里有较多的积水,承压能力低,因此,具有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负荷重,冲击大,支重轮非常容易损坏,且维修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CN101070080A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履带行走装置,其上部轮体(上托轮)在支重轮的正上方,这种设置方式极大的削弱了支重梁的强度,造成支重梁受力过大,同时,该技术方案中没有设置下托轮,联合收割机在通过田埂或凸起物时会对支重梁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影响联合收割机行走装置的寿命。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领域需要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履带行走装置,其履带行走装置增加的接地面积可以减少收割机在水田下陷性,延长了支重轮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履带式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系和底盘机架,所述行走轮系包括多个支重轮、上托轮、下托轮、驱动轮和张紧轮,所述底盘机架其左右两侧下方连有固定行走轮系的支重梁,其特征在于:驱动轮设置在支重梁前端外侧上方,下托轮设置在支重梁中央外侧,3个支重轮设置在下托轮的前方,3个支重轮设置在下托轮的后方,上托轮设置在支重梁上方外侧,张紧轮设置在支重梁的后端外侧,行走轮系前进方向的中心对称面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所述行走装置其支重梁由两平行同截面方管上下焊合而成。
优选所述行走装置由前往后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轴心水平距离为L1,第二支重轮与第三支重轮的轴心水平距离为L2,第三支重轮与下托轮的轴心水平距离为水平L3,下托轮与第四支重轮的轴心水平距离为L4,第四支重轮与第五支重轮的轴心水平距离为L5,第五支重轮与第六支重轮的轴心水平距离为L6,其相互间关系如下:L3等于L4,L3或L4小于L6,L3或L4大于L1或L2或L5。
优选所述第一支重轮的安装轴心位置比第二至第五支重轮的安装轴心位置高2~5mm。
优选所述第六支重轮的安装轴心位置比第二至第五支重轮的安装轴心位置高3~8mm。
优选所述上托轮其轴心垂线在第4与第5个支重轮轴心的中间。
优选所述张紧轮的轮缘最低点比其前的支重轮的轮缘最低点高。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如上所述的行走装置。
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上托轮位于两个支重轮中间,降低了支重梁上支重轮安装位置这点的作用力,提高支重梁的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下托轮位于两个支重轮之间,缓解了收割机在过田埂或凸起物时对支重梁的冲击力;第一个支重轮和最后一个支重轮离地距离比其余的支重轮离地距离大,提高了收割机在过田埂或凸起物的通过性能;增加了一个支重轮,有原来的五个增加到6个,增加了履带与地面的接地面积,从而提高了水田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联合收割机的整机侧面示意图。
图2为联合收割机的整机俯视示意图。
图3为割台的示意图。
图4为喂入装置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脱粒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谷粒清选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碎草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卸粮装置示意图。
图9为行走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行走装置轮系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支重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联合收割机整体可以分为割台1、喂入输送装置2、脱粒分离装置3、谷物清选装置4、粉碎排草装置5、集粮卸粮装置6、行走装置7和其它辅助装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4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挂车前悬支架处结构的加固方法
- 下一篇:保健无纺内衣的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