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及高平整度的微晶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2534.3 | 申请日: | 2014-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小松 |
主分类号: | C03C10/14 | 分类号: | C03C10/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26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法制 备微晶 玻璃 工艺 平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晶玻璃,尤其涉及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及高平整度的微晶玻璃。
背景技术
决定微晶玻璃的性能的主要是其成分和制备方法。在成分中,硅钙镁锂等为主要架构,钾钠硼等为助熔,氟化物、磷酸化物改善透光率,铜铁锰等做着色剂,此外稀土金属也可以改善微晶玻璃的性能。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可以是熔融法(析晶法)或烧结法。在熔融法中,颗粒直径、烧结温度、退火温度及时间影响晶核的种类、直径以及分布。
微晶玻璃存在大量的晶核,其平整度和表面波纹度一般低于平板玻璃,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有技术通过对成分和制备方法进行控制,以期提高平整度。
97121932.X涉及一种烧结型微晶玻璃的制造工艺,其包括升温、保温、再升温最后退火的工艺制程微晶玻璃。这种微晶玻璃的平整度高。
200710195573.4涉及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压制和烧结等步骤,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其主要特点。该案所生产的微晶玻璃的抗压强度达到接近500MPa。
200810116885.6涉及一种真空烧结法生产无孔微晶玻璃板材的方法,该案同样优化了烧结的温度。负压有利于排除气泡,但是不利于提高致密性和平整度。
201210083519.1涉及一种直接烧结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其包括压制成型再烧结等步骤。其抗折强度约为50MPa。
201010152488.1公开了复合粉煤灰微晶玻璃彩色装饰板的制备方法,该案先将基体和釉料熔化再研碎烧结的方式成型。该案限制了原料的组成,以达到最优的产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其通过控制原料比例,优化烧结温度,达到提高微晶玻璃平整度和强度的目的。
一种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按要求取原料,混合,原料中至少包含氧化硅33~36份、氧化钙9~10份、氧化镁10~12份、氧化锂5~6份,所述氧化镁的含量是氧化钙的1.2倍,所述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的3.7倍;
研碎:将原料研碎,要求所有颗粒直径小于1mm,平均直径为0.5至0.6mm;
压制成型:将原料装入预烧至300℃至400℃的容器,在50至60MPa下保压5至10min,压制过程中,环境温度为300℃至400℃,卸压制成胚体;
升温核化:环境压力10至30MPa,以4至5℃/min的速率升温至600℃至650℃,保温30至60min,再以12至15℃/min的速率升温至1100℃至1200℃,保温3至4小时;
降温晶化:环境压力10至20MPa,以8至10℃/min的速率降至800℃至900℃,保温3至4小时,再以3至3.5℃/min的速率降至常温后制成微晶玻璃;
二次退火:升温至600至700℃,保温0.5至1.5小时,再以0.6至0.7℃/min的速率将至常温,制成产品。
优选的,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将原料装入预烧至350℃的容器,在55MPa下保压8min,压制过程中,环境温度为350℃,卸压制成胚体;
优选的,在升温核化过程中,环境压力20MPa,以4.5℃/min的速率升温至630℃,保温40min,再以14℃/min的速率升温至1150℃,保温3.5小时;
优选的,在降温晶化过程中,环境压力15MPa,以9℃/min的速率降至850℃,保温3.5小时,再以3.2℃/min的速率降至常温后制成微晶玻璃;
优选的,在二次退火过程中,升温至650℃,保温1小时,再以0.65℃/min的速率将至常温,制成产品。
一种所述烧结法制成的微晶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化硅33~36份、氧化钙9~10份、氧化镁10~12份、氧化锂5~6份,所述氧化镁的含量是氧化钙的1.2倍,所述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的3.7倍,
其中,所述微晶玻璃的透光率低于40%、厚薄差小于0.2mm,表面粗糙度Ra小于12nm,rms小于18nm。抗折强度大于80MPa且小于120MPa。
优选的,所述原料由以下成分组成:氧化硅33~36份、氧化钙9~10份、氧化镁10~12份、氧化锂5~6份,所述氧化镁的含量是氧化钙的1.2倍,所述氧化硅的含量是氧化钙的3.7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小松,未经曹小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