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骨骼助行康复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3758.6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佟岳军;曹伯阳;梁善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骼 康复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康复机器人,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模拟人体步态实现助行与康复的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外骨骼实质上是一种可穿戴机器人,它靠外部机械动力装置提供动力,是人与机械的结合,它可以使人具有常人无法达到的力量,耐力。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在助行康复方面有较多应用。
传统的康复治疗主要依赖于医师的徒手操作技术,通过医师让病人的关节活动帮助病人恢复,此法效果好,但是医师劳动强度大,随着病人数目的增加,为了提高治疗效率,减轻医师劳动强,近些年度发展出了许多康复机械,康复机械能够带动人体不停地做重复性运动,对病人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但现在的康复机械大多是停留在原地不动,有研究表明.在机器人辅助下,患者行走中骨盆和下肢的活动自由度受到制.这使得肌肉的运动发动模式与正常人不一样;而主流的外骨骼机器人大多是高级的传感技术与控制技术的结合,即在感知了使用者运动意图后,机械结构立即做同样的运动,一次辅助使用者运动,要求使用者具有一定的行走能力,而且价格昂贵,目前还不适合市场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稳性好,能实现助行与康复功能的外骨骼助行康复机器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上的转向机构和腿部连杆机构,
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电动机和传动轴,电动机轴与传动轴相连,
车体结构包括车体框架,安装在车体框架前后两端的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安装在前支撑杆底部的前轮,安装在后支撑杆底部的后轮,固定在车体框架上的腿部连杆座,所述转向机构与前支撑杆连接,
所述腿部连杆机构包括两套,每套的组成包括曲柄、大腿连杆、小腿连杆、小腿、大腿,曲柄的一端与传动轴相连、另一端与大腿连杆一端铰接,大腿连杆另一端与大腿18中部铰接,大腿连杆中部与小腿连杆16的一端铰接,小腿连杆的另一端与小腿铰接,大腿的一端与腿部连杆座铰接,大腿的另一端与小腿铰接。
小腿底部连接鞋底。
车体框架内固定电机安装座,电机通过电机安装座安装在车体框架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骨骼助行康复机器人,通过有车体支撑的外骨骼下肢带动患者下肢运动,其运动步态可以设计成适合残疾人的步态。
本发明的外骨骼助行康复机器人主要由用于支撑的车体结构、用于转向的转向机构、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用于模拟残疾人下肢运动的连杆机构、用于提高外骨骼运动平稳性的鞋底组成。电动机由电池供电,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左右腿的曲柄,曲柄带动腿部连杆机构,实现模拟人体下肢运动,即完成了康复与助行的任务。
车体结构是由车体框架与电机安装座、后轮紧固连接,前轮通过转向轴与车体结构连接构成的支撑结构;转向机构是由转向轴与箱体板通过轴承连接,转向轴与梯形转向连杆组紧固连接所构成的转向机构;传动机构是由传动轴通过连轴器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传动机构;连杆机构是由6个连杆通过销轴相互连接构成的模拟残疾人步态的连杆机构;鞋底结构提高外骨骼运动平稳性的结构。
本发明由于有车体结构支撑,外骨骼运动时平稳性好;由于腿部连杆机构模拟残疾人下肢运动规律,故能实现助行与康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体结构的视图。
图2是表示转向机构的视图。
图3是表示传动结构的视图。
图4是表示腿部连杆机构的视图。
图5是表示鞋底结构的视图。
图6是外骨骼助行康复机器人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车体结构是由前轮1,前支撑杆2,车体框架3,电机座4,箱体板5,腿部连杆座6,后支撑杆7,后轮8组成。前轮1与前支撑杆2通过销钉连接,前支撑杆2通过转向轴连接在箱体板5上,电机座4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框架3上,腿部连杆做6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板5上,实现支撑功能。
结合图2,转向机构是由转向柄9与转向连杆10构成。转向柄固定在前支撑杆2上,再通过销钉与转向连杆10连接,构成体型转向机构,保证转向时左右前轮偏转角度的精确。
结合图,传动机构是由电机轴11,连轴器12,传动轴13构成。电机轴11输出动力通过连轴器12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13,以实现动力传递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3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真菌用氟曲马唑软膏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具有枢转开窗部的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