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式调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85488.2 | 申请日: | 2014-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4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威;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刘威 |
主分类号: | A47G23/04 | 分类号: | A47G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调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包装食品饮料等越来越流行,出于对健康及口感的考虑,通常需要用微波炉或者冰柜等对食物进行加热或冰镇后再食用,但这些调温设备只能放在固定的场所不能随时随地的使用到。市面上也有一些便携式的加热、制冷或保温设备,但这些设备的加热面为一个固定的整体结构,对底部形状各异的杯、瓶或罐等不能紧密接触只能隔空加热、制冷或保温,且无论杯底、瓶底或罐底面积大小其加热面只能全面发热而不能有针对性的只在杯、瓶或罐的底部区域发热。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调温设备由于结构上的缺陷而存在使用不便、调温效率低且浪费能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调温设备由于结构上的缺陷而存在使用不便、调温效率低且浪费能源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包括:
底盘;
若干弹性调温单元,底部固定在底盘上,呈阵列式均匀排布,能通过弹性变形适应与待调温物品的接触面形状,从而对其进行紧密接触式的调温。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弹性调温单元包括:
调温部件,用于发热或制冷;
弹性部件,用于提供调温部件所需的弹性,其底部固定在底盘上,顶部与调温部件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弹性部件具体为弹簧或弹性塑胶柱,设置在底盘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弹簧具体为由底盘向调温部件的方向渐缩的弹簧,或由底盘向调温部件的方向弹簧丝本身的直径渐细的弹簧,或由底盘向调温部件的方向弹簧丝的分布密度渐稀的弹簧,或者兼具上述两者或三者的弹簧;
弹性塑胶柱具体为与调温部件连接端设有隔热材料层的弹性塑胶柱。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调温部件具体为调温芯片或热敏元件或电热丝,设置在弹性部件的顶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弹性调温单元还包括:
感应部件,设置在弹性调温单元的内部,用于感应弹性调温单元是否接触到了待调温物品以控制该弹性调温单元的调温部件是否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感应部件具体为压力感应开关,设置在调温部件底部或弹性部件内部,与调温部件电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供电单元,与弹性调温单元电路连接,用于为弹性调温单元提供调温所需电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弹性导温软膜,设置在底盘上覆盖若干弹性调温单元,用于保护底盘上的部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定位筒,与底盘可拆卸式连接,用于在不稳定的环境下保持底盘上的待调温物品位置稳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通过由若干弹性调温单元构成的阵列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适应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容器底面的缺点,始终紧贴各类形状尺寸的容器底面,高效地为各类包装食品饮料等加热或制冷,如易拉罐、塑料瓶装饮料、纸盒装牛奶等,也可以放上奶瓶作为温奶器,或者放上饭盒、小锅等热饭、煮面。
2、通过各个弹性调温单元的压力感应开关,只有与容器底面接触的那些调温单元才会自动通电工作,从而实现精准加热或制冷;取走容器后则全部调温单元自动断电,安全节能。
3、通过拧上配套的定位筒就可以在颠簸的环境如行驶的车辆中使用,若接上配套的杯体则可作为水杯与调温器两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弹性调温单元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阵列式调温装置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刘威,未经李青;刘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5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