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平地机单桥液压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0448.7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焦生杰;车阳;王欣;焦渊;刘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28 | 分类号: | B60K17/28;B60K17/06;B60K17/10;B60K17/34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平地机 液压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大功率平地机单桥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分动箱(2)、传动系统、用于驱动平地机上的第一驱动轮(12)及第二驱动轮(13)转动的第一减速平衡箱(10)、用于驱动平地机上的第三驱动轮(14)及第四驱动轮(15)转动的第二减速平衡箱(11)、用于驱动平地机上的第一前驱动轮(17)转动的第一轮边减速器(18)、以及用于驱动平地机上第二前驱动轮(19)转动的第二轮边减速器(20);
所述发动机(1)的输出轴与分动箱(2)的输入轴相连接,分动箱(2)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系统分别与第一减速平衡箱(10)的输入轴、第二减速平衡箱(11)的输入轴、第一轮边减速器(18)的输入轴及第二轮边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一减速平衡箱(10)上设有两个输出轴,第一减速平衡箱(10)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第一驱动轮(12)及第二驱动轮(13)相连接,第二减速平衡箱(11)上设有两个输出轴,第二减速平衡箱(11)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第三驱动轮(14)及第四驱动轮(15)相连接,第一轮边减速器(18)的输出轴与第一前驱动轮(17)相连接,第二轮边减速器(20)的输出轴与第二前驱动轮(19)相连接;
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变量泵(3)、第二变量泵(4)、第一变量马达(5)、第二变量马达(6)、第三变量马达(7)、第四变量马达(8)、驱动桥(9)、第三变量泵(23)、第五变量马达(16)及第六变量马达(21);
所述分动箱(2)上设有三个输出轴,分动箱(2)上的三个输出轴分别与第一变量泵(3)的驱动轴、第二变量泵(4)的驱动轴及第三变量泵(23)的驱动轴相连接,第一变量泵(3)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变量泵(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第一变量马达(5)的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变量马达(6)的第一工作油口、第三变量马达(7)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四变量马达(8)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一变量泵(3)的第二工作油口及第二变量泵(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第一变量马达(5)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二变量马达(6)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变量马达(7)的第二工作油口及第四变量马达(8)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一变量马达(5)的输出轴、第二变量马达(6)的输出轴、第三变量马达(7)的输出轴及第四变量马达(8)的输出轴分别与驱动桥(9)的输入轴相连接,驱动桥(9)设有两个输出轴,驱动桥(9)上的两个输出轴分别与第一减速平衡箱(10)的输入轴及第二减速平衡箱(11)的输入轴相连接;
所述第五变量马达(16)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六变量马达(21)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均与第三变量泵(23)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五变量马达(16)上的第二工作油口及第六变量马达(21)上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管道并管后与第三变量泵(23)的第二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五变量马达(16)的输出轴与第一轮边减速器(18)的输入轴相连接,第六变量马达(21)的输出轴与第二轮边减速器(20)的输入轴相连接;
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同步分流阀(22),第三变量泵(23)的第一工作油口与同步分流阀(22)的入油口相连通,同步分流阀(22)上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第五变量马达(16)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六变量马达(21)上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
当在大负荷牵引工况下时,发动机(1)通过分动箱(2)带动第三变量泵(23)工作,第三变量泵(23)过管路向变量马达提供压力油,从而使第五变量马达(16)、第六变量马达(21)工作,第五变量马达(16)的输出轴、第六变量马达(21)的输出轴分别带动第一轮边减速器(18)和第二轮边减速器(20)转动,第一轮边减速器(18)带动第一前驱动轮(17)工作,第二轮边减速器(20)带动第二前驱动轮(19)工作,从而驱动平地机行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44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书桌挡板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调型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