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92555.3 | 申请日: | 2014-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邱新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市南浔八月风健身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A63B21/008 | 分类号: | A63B21/008;F16F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健身 器材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重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目前健身房常用的专业设备室综合训练机又叫多功能训练器,专为健美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设计。它的优点是可进行10至50多种动作的全身性力量练习,其核心部件为负荷器(阻力器),它由多个调重块垛组成的对重系统,但是由于现有的对重系统在升降时会产生较大的碰撞噪音,而且由于对重系统利用的是调重块垛的重力,因此在调重块垛下落过程中会产生加速运动,锻炼者如注意力不集中或力量不足,会受到器械的回复力的伤害,增加了锻炼受伤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它可以提供一个用于锻炼的均匀可调的阻尼力,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易产生噪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其特点是:包括带底部安装法兰的储液桶和带底部安装法兰的活塞缸;所述储液桶和活塞缸之间通过连通管道和泄压管道相连,连通管道位于储液桶和活塞缸的底部,泄压管道位于储液桶和活塞缸的中部,所述连通管道上设有流量调节阀,泄压管道上设有止逆阀,所述止逆阀的允许液体流动方向为活塞缸指向储液桶的方向;所述活塞缸内设有活塞和活塞杆,活塞缸顶部通过法兰与缸盖相连,所述缸盖中心开设有导向孔,活塞杆穿设在导向孔内。
上述的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中,所述活塞缸内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高度位于泄压管道之上。
前述的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中,所述活塞上固定有复位压块,利用复位压块的重力使活塞复位。
前述的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中:所述储液桶顶部设有加液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活塞缸抽吸液体的方式构建一个阻尼系统,活塞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噪音,且提拉活塞使的阻力十分均匀,从而可以提高训练效果。而且本发明的活塞回复仅仅依靠复位压块的重力,而且还有活塞缸内液体的阻尼承托,因此回复力小而均匀,不易造成运动伤害。本发明可以利用连通管道上流量调节阀的流量调节实现活塞阻尼力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带底部安装法兰的储液桶1和带底部安装法兰的活塞缸2;所述储液桶1和活塞缸2之间通过连通管道9和泄压管道10相连,连通管道9位于储液桶1和活塞缸2的底部,泄压管道10位于储液桶1和活塞缸2的中部,所述连通管道9上设有流量调节阀11,泄压管道10上设有止逆阀12,所述止逆阀12的允许液体流动方向为活塞缸2指向储液桶1的方向;所述活塞缸2内设有活塞5和活塞杆6,活塞缸2顶部通过法兰3与缸盖4相连,所述缸盖4中心开设有导向孔,活塞杆2穿设在导向孔内。所述活塞缸2内设有限位环8,限位环8的高度位于泄压管道10之上。所述活塞5上固定有复位压块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健身器材的液压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桶1顶部设有加液口1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前,需在储液桶内注入液体,液面高度应高于泄压管道,向上提拉活塞时,液压缸通过连通管道9将液体抽入活塞缸;此时,连通管道的流量直接决定活塞收到的阻尼力,因此通过调节流量调节阀即可实现。当活塞的提拉行程结束后,由于复位压块的自重,活塞将自动落下,此时液体还可顺着泄压管道返回储液桶。在泄压管道的止逆阀作用下,活塞上升运动时,只有连通管道一个入口,而活塞下降运动时,则有两个出口,所以提拉时阻尼大,回复时,回复力(复位压块的自重和活塞受到的阻尼的综合作用力)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市南浔八月风健身器材厂,未经湖州市南浔八月风健身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2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