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取结核杆菌DNA的方法及检测其多重耐药性的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93113.0 申请日: 2014-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3911365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9
发明(设计)人: 李沛祥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爱必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5/10 分类号: C12N15/10;C12Q1/6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提取 结核杆菌 dna 方法 检测 多重 耐药性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取结核杆菌DNA的方法及快速准确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结核病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被感染,每年新出现结核病患者约800万~1000万,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200万~300万,结核病已成为21世纪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也是结核病发生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有接近一半的人口已经感染了结核病病菌,目前有结核病人500万,每年新增患者150万。

虽然结核病已经不是过去那种能够让人“十痨九死”的瘟神了,但近20年来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暴发流行,出现“复燃“,其主要原因是耐药结核病的产生。WHO2008年报道显示,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0.0%,耐多药率为5.3%每年新出现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约50万人,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患者5万人。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旅行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耐药性肺结核病例过去20年来一直呈上升态势,严重地威胁着结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的进展。

耐药的发生与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有关。药物靶基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突变(增加、缺失、替代),造成核苷酸编码错误致氨基酸错位排列,影响药物与靶位酶结合而产生耐药。因一个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耐药为单基因型耐药,因多基因型突变而产生的耐药为多基因耐药;对多种药物发生耐药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同靶位基因相继发生突变造成的。

与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和肝炎病不同,目前已有多种有效抗结核药物。因此,有效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在于研发出快速、可靠的耐药结核病检测技术。因为只有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人是否为耐药结核病及对何种药物耐药,病人才能得以及时而且合理的治疗,从而有效地控制住结核病传播。而目前因临床所使用的药敏试验耗时长(6-8周)、费力,病人的病情得不到及时的合理化治疗,根本无法满足目前结核病防治的需要。

结核病致病原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TB)。它是一类单细胞,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典型的分枝杆菌通常有一个较厚的、疏水性的细胞壁,缺乏细胞外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殊性给结核病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1)结核菌感染后可能表现出症状,如慢性咳嗽(典型的会痰中带血),发热,夜间盗汗,疲劳乏力,脸色苍白,消瘦等,但也可能是潜在的和完全无症状。这时应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常无法诊断或造成假阴性(漏诊);(2)结核病感染的常规诊断通常依赖于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身体检查往往仅在结核活动期或感染后期才能发现症状。结核菌素皮试和抗酸性染色方法的特异性不强。肺组织活检,胸腔穿刺术等创伤性检测方法对机体损害较大。最广泛采用的痰液涂片、显微镜下检查确诊结核病检出率很低。而细胞培养的方式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特殊结构、生长特性以及在感染个体体内的滴度通常较低等特点,需要较长的细菌培养周期,从临床标本培养结核菌通常需要四到八周之间。在此期间,病人可能病情加重或传染给他人。这使作为传统意义上结核诊断金标准的细胞培养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巨大的局限性,难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传播;(3)更重要的是耐药及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对结核病的治疗雪上加霜。结核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对耐药性检验不力,对患者感染结核菌耐药性不了解,造成无法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药物。而这基本相当于一个人工选择耐药性结核菌感染的过程,其结果是造成更严重、更难治的耐药菌感染,同时促进了新的耐药菌种的出现和传播。因此可以说,在没有结核菌耐药监测前提下的抗生素治疗,适得其反,弊大于利。

针对上述问题,对结核病及耐药与多重耐药菌株的快速分子诊断方法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关键。分子诊断方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非常适于对结核病及耐药与多重耐药病的诊断。荧光定量PCR是目前临床最重要的分子诊断技术。由于其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已被广泛地应用到艾滋病,肝炎,和HPV等传染病诊断与普查。但在结核病及耐药与多重耐药分子诊断尚未广泛开展起来。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爱必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爱必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3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