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00274.8 | 申请日: | 2014-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8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怿菲;尚建荣;张亚婷;樊宏;张薇薇;高敏;徐静萍;巩艳华;弓楠;刘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D7/14 | 分类号: | H03D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混频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双平衡混频器通常由一个混频二极管管桥、一个信号巴伦和一个本振巴伦构成,巴伦是一种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其结构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有双面微带结构、耦合线结构、槽线结构等形式。混频管桥由四个混频二极管构成,其结构通常也有三种:环形、星形、十字形,其选择要和巴伦的设计相结合。由于宽带巴伦可达多个倍频程带宽,加上双平衡混频器固有的优点,它和单平衡混频器相比,具有宽频带、高隔离度和高中频等优点。
在毫米波频段,由于微带等平面传输线色散效应已经非常严重,其传输损耗也明显增大,再加上其四分之一波长非常短,对电路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同时,由于大多数巴伦都需要采用双面电路的悬置结构,对工艺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另外对于波导接口还要考虑波导同轴转换的设计。下面为二种常见的8mm双平衡混频器结构:
耦合线巴伦混频器结构:电路结构较简单,常用于微波、毫米波频段,适合于高中频输出,带宽可达倍频程,混频管采用星形管桥,适合于梁式引线管压焊。
槽线巴伦混频器结构:
电路结构略复杂,常用于微波、毫米波频段,带宽可达倍频程,适合于高中频输出及梁式引线管压焊。
现有的混频器存在宽带性能较差、隔离度低、易产生高次模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混频器存在的宽带性能较差、隔离度低、易产生高次模式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由以下部分组成:混频器腔体、混频器电路、K型接头;混频器电路设置在混频器腔体的内部,K型接头设置在混频器电路的左、右两侧。
混频器电路由以下器件组成:混频管、金带、金丝、50Ω共面波导、耦合槽线、60Ω槽线、介质基片、λ/8的短路线;其中,混频管垂直对称设置在混频器内部,λ/8的短路线设置在混频管的下方,60Ω槽线设置在λ/8的短路线的下面,耦合槽线连接60Ω槽线,金带设置在耦合槽线和60Ω槽线之间,50Ω共面波导设置在金带的右侧,金丝设置在50Ω共面波导上,介质基片设置在混频器电路的内部。
进一步,金丝的间距为1mm。
进一步,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采用单面结构。
进一步,混频管采用梁式引线二极管。
进一步,混频管采用可工作到Ka波段的器件,等效电路图的连接为:电感L1与电阻R1和电容C1串联,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电阻R1与电阻Rj和电容C1串联,电阻Rj和电容C1并联。
进一步,等效电感L1为:0.1nH;等效电阻R1为:50Ω;等效电容C1为0.02pF;等效电容C2为:0.03pF。
进一步,混频器的射频阻抗均为z'=2*z=53.1-j110.7。
进一步,该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信号通过50Ω共面波导过渡到耦合槽线,再渐变到60Ω槽线加到混频管上实现了宽频带,在电路中还引入了λ/8的短路线。
进一步,该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选用厚度为0.635mm的氧化铝陶瓷基片;
进一步,共面波导的接地面距离不能接近λ/2,在本振端及信号端采用金丝跨接的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为实现宽频带,采用K型头接口,为使电路与K型头匹配良好,选用50Ω共面波导作为信号端到耦合槽线的过渡,再通过耦合槽线渐变到60Ω槽线加到混频管上,选择金带耦合的方式由50Ω共面波导耦合到槽线,抵消了混频二极管的容性;采用共面波导、耦合槽线、槽线组成的魔T网络来实现宽带巴伦,不需要传输线的交错且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提高了隔离度;共面波导的接地面距离不能接近λ/2,减轻了共面波导的色散效应;采用了金丝跨接的方式,抑制了高次模式的产生,防止了射频在共面波导中激励出耦合槽线的高次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平衡混频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9、混频器腔体;10、混频器电路;11、K型接头;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频管电路具体连接示意图;
图中:1、混频管;2、金带;3、金丝;4、50Ω共面波导;5、耦合槽线;6、60Ω槽线;7、介质基片;8、λ/8的短路线;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频管的等效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0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压分体式机油油抽
- 下一篇: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