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模制定子以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872.9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67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达也;山本圣;新井康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H02K15/12;H02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制定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树脂进行模制的定子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无刷直流(DC)马达中,为了保护定子,而设置利用树脂进行模制的定子。并且,如日本公开公报第2001-258186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作为利用树脂模制的定子铁芯而公知了一种将直线状的层叠铁芯弯曲成环状的铁芯。缠绕有线圈的环状铁芯以保持环状的状态利用树脂在模具内进行模制。在模制时,芯棒被插入到环状定子的多根齿的内侧。由此利用树脂覆盖了除齿的末端面之外的区域。
但是,由于位于铁芯弯折位置的节的刚性较低,因此在向模具内注入树脂时,由于受到树脂流动的力,从而导致环状的铁芯的形状稍微变形的问题。如果铁芯的真圆度和齿间距的均一性降低或因铁芯的变形而导致旋转部与定子的同轴度降低,则马达的振动增大。
另一方面,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4-312790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所有齿的末端部中央设置卡合凹部,在芯棒的外周设置卡合突条,当向环状的铁芯插入芯棒时,卡合突条与卡合凹部卡合。由此在向模具内注入树脂时,多根齿的齿距被保持为规定的间隔,且其内径也得以保持。
然而,如日本特开2004-312790号公报等公开的方法,在使所有的齿与芯棒的突起卡合时,组装将铁芯配置在芯棒的周围的组装体的作业需要时间,或为了方便组装而需要格外的工具,或者会要求组装操作者的熟练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制造树脂模制定子时,在不降低操作性的情况下确保铁芯的形状。
本发明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模制定子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a)工序,准备直线状线圈铁芯,该直线状线圈铁芯包括多个铁芯要素、多个节以及多个线圈,所述多个铁芯要素呈直线状排列,各铁芯要素包括部分铁芯背部和齿,所述部分铁芯背部与邻接的部分铁芯背部通过节而结合在一起,并在各齿缠绕有线圈;b)工序,将所述直线状线圈铁芯在所述多个节处弯曲,形成多根齿朝向径向内侧的环状,并使所述多根齿的末端与柱状的芯棒的外周面对置,从而获得将定子组装于所述芯棒的芯棒组装体,而且将该芯棒组装体配置于模具内,或者利用具有柱状芯棒的模具,使所述多根齿的末端与所述芯棒的外周面对置,从而形成将定子组装于所述芯棒的芯棒组装体,并使该芯棒组装体位于模具内;c)工序,向所述模具内注入树脂,利用该树脂至少覆盖各齿的线圈,并使该树脂硬化;d)工序,将树脂模制后的定子从所述模具以及所述芯棒上取出,芯棒包括从所述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三个以上且不足齿的个数的多个肋,所述多个肋分别与中心轴线平行延伸,在所述芯棒组装体中,所述多个肋分别位于彼此相邻的齿的末端间的间隙内。
本发明还适用于树脂模制定子。
根据本发明,在制造树脂模制定子时,能够在不降低操作性的情况下确保铁芯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树脂模制定子的制造流程的图。
图2为表示直线状铁芯的俯视图。
图3为表示定子的俯视图。
图4为表示环状铁芯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芯棒的俯视图。
图6为表示芯棒组装体的俯视图。
图7为将芯棒组装体中的肋附近进行放大表示的图。
图8为将一个肋放大表示的横向剖视图。
图9为表示在模具内配置有芯棒组装体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0为表示树脂模制定子的主视图。
图11为表示树脂模制定子的仰视图。
图12为表示树脂模制定子的一部分与其周围的树脂的横截面的图。
图13为表示槽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定子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称为“上侧”,将定子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不必与重力方向一致。另外,将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树脂模制定子的制造流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