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特拉匹韦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6516.4 | 申请日: | 2014-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6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薛燕;王哲烽;益兵;王圣利;袁博;韩璐;时惠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7D209/52 | 分类号: | C07D209/52 |
代理公司: |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4 | 代理人: | 卞孜真,王先恒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特拉匹韦 中间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合成领域,具体涉及合成特拉匹韦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简称为HCV)引起慢性肝炎并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全世界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在0.1%~10%。在中国HCV的感染率为3.2%,即大约3800万人口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近年来,中国丙型肝炎的诊断率在不断提高以及丙型肝炎新报告病例也持续增加;HCV感染后,病情隐匿,而50%~80%会转变成慢性肝炎,如不采取合理治疗,其中10%~30%的患者极可能在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而1%~3%会发展为原发性肝癌,从而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乃至生命。
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或称为AIDS艾滋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患者尚可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而对于HCV,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而近20年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干扰素(IFN-α)或聚乙二醇修饰的长效IFN-α与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联合使用,该疗法针对基因Ⅱ型和Ш型患者疗效较为显著,但仅对40%左右的Ⅰ型患者有效,此外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也影响了其使用。寻找HCV特定靶向抗病毒治疗药物是抗HCV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以丝氨酸蛋白酶HCV NS3/4A为靶标的抑制剂特拉匹韦(Telaprevir)与IFN-α和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的联合应用,HCV NS3/4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越来越成为研究热点。
专利WO02/18369公开了用于治疗HCV感染的蛋白酶抑制剂、特别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系列化合物以及合成这些化合物的中间体,其中,(1S,aR,6a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1-羧酸[(1S,3aR,6aS)-octahydrocyclopenta[c]pyrrole-carboxylic acid,化合物1]是合成特拉匹韦以及其类似物的一个关键中间体,该篇专利公开的制备方法存在多个不足:操作繁琐且在关键制备步骤中使用了危险试剂易爆物钠氢(NaH)、剧毒试剂二硫化碳及碘甲烷;参考路线II。在路线II中得到的化合物11经过脱去N-苄氧羰基、以及羧酸酯水解两步反应可制备得到特拉匹韦的关键中间体1。
专利WO07/109023中报道了用于制备化合物1的初始原料外消旋-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化合物2)是由生物方法合成,因此制备价格昂贵。
对于(1S,aR,6a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1-羧酸(化合物1),其作为合成特拉匹韦以及其类似物的一个关键中间体,仍然迫切地希望获得更安全、高产率及低成本的符合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文献J.Org.Chem,Vol.59,2773-2778页中提供了外消旋化合物6的制备路线,以噻唑衍生物9作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可制备得到化合物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合成(1S,aR,6aS)-八氢环戊二烯并[c]吡咯-1-羧酸(化合物1)的中间体-化合物c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该中间体可以较为容易地合成得到化合物1,参见路线IV。
化合物a可以参考路线III的方法制备得到化合物d(R2=Et,为化合物6),通过对化合物d上N-保护,可以制备得到化合物a,参见路线V。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化合物c的方法,包括将化合物b在醇类溶剂中、并在雷尼镍存在下还原得到化合物c;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90℃,所述醇类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异丙醇、叔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见路线VI;其中化学式中R1选自苄氧羰酰基或叔丁氧羰基,R2选自C1-C4的烷基。
在上述反应式(路线VI),化学式中R1优选苄氧羰酰基。
在上述反应式(路线VI),化学式中R2优选Me、Et或Pr;更优选Et。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醇类溶剂为叔丁醇。更优选地,溶剂使用的量为1g化合物b采用50-100mL溶剂,优选90-100mL。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化合物b/雷尼镍用量的合适质量比为1:100-1:150,优选1:120。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反应温度为70-90℃,优选为75-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6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菲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齿β二酮配体-铕荧光配合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