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湿法工艺从氧化锌浸出渣中提取铅和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2565.9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何学斌;王正民;陈超;牛勤学;周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C22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726007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工艺 氧化锌 浸出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矿物生产加工和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法工艺从氧化锌浸出渣中提取铅和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氧化锌浸出渣的传统处理办法是将其作为辅料送火法炼铅系统,与硫化铅精矿配料,经过火法炼铅工艺将银、铅富集于粗铅中,锌富集于氧化锌烟尘中,再对粗铅经过熔铅除铜工艺实现铜与金、银、铅的分离,除铜粗铅经过电解精炼,金银沉积于阳极泥中,实现铅与金、银的分离,氧化锌烟尘返回炼锌系统回收锌,除铜浮渣送铜冶炼系统回收铜,阳极泥送金银精炼系统生产金锭、银锭,电解精炼阴极铅经过火法精炼铸成精铅锭。
传统处理办法存在的弊端:工艺流程长、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尤其对无火法炼铅系统的湿法炼锌企业来说,将氧化锌浸出渣作为辅料外售火法炼铅企业,铜、锌等有价金属不计价,经济损失巨大。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湿法工艺从氧化锌浸出渣中提取铅和银的方法,解决氧化锌浸出渣难以通过湿法工艺直接提取铅、银的技术难题,克服传统处理氧化锌浸出渣所存在的弊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从氧化锌浸出渣中提取铅和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对氧化锌浸出渣进行一次浸出,得到Pb≥25g/l,Ag≥30mg/l、Zn≥4g/l的一次浸出液。
步骤2:对步骤1的一次浸出渣,再进行二次浸出,二次浸出渣再进行水洗,水洗液及二次浸出液返回步骤1作为浸出剂,二次浸出渣:Zn≤1.5%、Pb≤1.2%、Ag≤60g/t。
步骤3:对步骤1的一次浸出液,用置换剂进行置换,得到含铅≥85%,含银≥450g/t的铅绵。
步骤4:步骤3的置换后液返回步骤2作为浸出剂,循环3~5次,锌离子浓度≥50g/l后,中和到PH值≥10,使锌沉淀入渣送氯化锌系统回收锌,中和滤液送步骤2循环使用。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所用的浸出剂是NaCl-CaCl2溶液,其中,NaCl浓度300g/l,CaCl2浓度25g/l。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浸出过程PH值到1.0~1.5,用盐酸调整。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浸出过程温度控制在80~85℃,浸出时间为1小时。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浸出液固比6~8∶1。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使用的置换剂是锌片。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置换温度70~75℃,置换时间1h。
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所用的中和剂是NaOH。
本发明提供的湿法工艺从氧化锌浸出渣中提取铅和银的方法,通过对氧化锌浸出渣以NaCl-CaCl2溶液为浸出剂,通过二段逆流浸出,CaCl2的作用是使反应生成的Na2SO4转化为CaSO4沉淀,从而推动反应向[PbCl4]2-、[AgC]4]3-方向进行。同时在浸出过程中可将铁酸锌浸出生成ZnCl2和FeCl3,由于E0Fe3+/Fe2+=+0.771v,E0S/S2-=-0.48v,所以Fe3+将S2-氧化为单质S具有很大的反应推动力,从而可实现金属硫化物的浸出,使银、铅与硫、硫酸根得以分离,使二次浸出渣含铅≤1.2%,提高了浸出率;以锌片为置换剂,对一次浸出液进行置换,解决了铅绵对锌的包裹,从而使置换反应顺利进行,得到的铅绵含铅≥85%,含银≥450g/t的铅绵。
本发明铅的总回收率≥94.5%,银的总回收率≥90.5%,锌的总回收率≥80%,所用的试剂均为普通低价试剂,生产成本低,工艺流程短,全湿法处理工艺,无废水、废气排放,操作环境好,机械化操作,劳动强度小。尤其对无火法炼铅系统的湿法炼锌企业来说,实现了全湿法工艺处理氧化锌浸出渣,达到了回收铅、银的同时回收锌的目的。
附图说明: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锌业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25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