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双层燃气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2756.5 | 申请日: | 2014-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9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春;冷水红;魏勇;王飞;于建卫;冯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韩雪;钱成岑 |
地址: | 6413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进气双 燃料 发动机 双层 燃气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双层燃气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船机双燃料技术改造以及内运航运使用液化天然气(LNG)的日益广泛,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常用的双燃料发动机主要有单点预混合进气和多点喷射进气两种主要的燃气进气方式。现有的双燃料发动机多采用单点预混合进气方式,但采用此种进气方式,会造成扫气浪费的燃气量大,发动机易发生回火等,致使发动机的安全性较差。而多点喷射进气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但是,现有的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输送系统均为单层管燃气输送管路系统,采用这种单层管结构输送燃气很容易发生燃气泄露,由于发动机的安装空间即机舱的空间有限,在有限的机舱空间,泄露的燃气很容易聚集,当机舱的燃气累积到一定的浓度后,一旦遇到火源或者高温,极易发生火灾甚至是爆炸,从而威胁到发动机和整个燃气输送系统的安全。因此,现有的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输送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能保证燃气输送的安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双层燃气输送系统,杜绝燃气泄露所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高燃气输送系统的安全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双层燃气输送系统,包括双层燃气总管、双层引流管和燃气喷射阀,所述双层燃气总管的内、外层管分别与双层引流管入口端的内、外层管密封连接,所述双层引流管出口端的内层管通过燃气喷射阀与喷嘴截断或者导通,且所述双层燃气总管的内、外层管分别与双层引流管的内、外层管相通,但双层燃气总管和双层引流管的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均相互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燃气输送系统还包括双层波纹管,所述双层波纹管连接在双层引流管与燃气喷射阀之间,且双层波纹管一端的内、外层管分别与双层引流管出口端的内、外层管密封连接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燃气输送系统还包括双层弯管,所述双层弯管连接在双层波纹管与燃气喷射阀之间,且双层弯管一端的内、外层管分别与双层波纹管的内、外层管密封连接且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燃气输送系统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与双层弯管的外层管密封连接且相通,但与双层弯管的内层管隔绝。
进一步地,所述的双层燃气总管的内、外层管均为方形管。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燃气总管上设置有调整螺栓,所述调整螺栓与双层燃气总管的外层管组成螺纹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燃气输送系统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双层燃气总管上的调整螺栓组成螺纹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双层燃气总管与双层引流管组成了内层管、外层管相互独立且隔绝的输送系统,燃气通过由内层管组成的输送通道进行输送,并通过燃气喷射阀控制燃气进入发动机的喷嘴,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燃气外泄,并防止泄漏的燃气聚集到一定浓度后造成安全隐患,提高了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气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双层燃气输送系统的构造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点进气双燃料发动机的双层燃气输送系统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连接法兰,2-调整螺栓,3-双层燃气总管,4-双层波纹管,5-双层弯管,6-双层引流管,7-通风装置,8-燃气喷射阀,9-喷嘴,10-进气支管,11-气缸,12-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玉柴四川发动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27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