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G-SA及其药物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19240.3 申请日: 2014-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3936847A 公开(公告)日: 2014-07-23
发明(设计)人: 冯静;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K14/555 分类号: C07K14/555;C07K1/16;C07K1/107;A61K38/21;A61K47/48;A61P31/12;A61P31/14;A61P31/20;A61P35/00;A61P35/02;A61P37/04;G01N27/447;G01N30/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peg sa 及其 药物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尤其是干扰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聚乙二醇(PEG)化的干扰素衍生物(PEG-SA)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其中,该药物组合物能充分利用干扰素衍生物(IFN-SA)PEG化制备获得的多种产物,包括PEG-SA二聚体,简化了产物分离纯化过程和/或提高了产物分离纯化操作的宽容度,而且药效也不差于、甚至略高于由纯化的PEG-SA单体组成的药物。

背景技术

早在本世纪初,我们就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强抗病毒活性的人α干扰素衍生物,其被命名为IFN-SA,其氨基酸序列等情况可以参见中国专利第01102915.3号(《抗病毒活性的人α干扰素衍生物》,CN1281623C)。

为了降低干扰素自身的免疫原性并为了提高在体液中的半衰期,我们开发了IFN-SA的N末端α氨基上单PEG化的产物(即PEG-IFN-SA,本文中简称为PEG-SA)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分子筛层析柱进行细致的分离纯化,去除了修饰2个PEG的IFN-SA等副产物,最终获得了在RP-HPLC上仅表现为单一吸收峰的PEG-SA,其以纯的单体形式存在,药效确切,无论是纯度上还是药效上都非常适合药物应用(可以参见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10516710.1号(《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聚乙二醇偶联物的制备和应用》,CN102453089A))。

本领域属于西方医药技术领域,在西方医药的核心——还原论这一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目前中医药现代化也有许多开始接受西药化这种还原论的思路了,可以参见郭志军,等.天津中医药,2003,20(1):5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去进行该药物临床方面的研究,而对该药物本身结构和纯化的研究会在此止步,至少没有动机将纯的PEG-SA单体去混用其他未知功效的物质。

然而,我们跳出了西方医学的限制,根据自身令人意外的发现,即在纯的PEG-SA单体中加入少量PEG-SA二聚体,不但基本不影响药效,某些配比还能提高药效,由此开发新的PEG-SA及其药物组合物,其中包括PEG-SA二聚体,在基本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利用了IFN-SA PEG化过程中产生的约10-15%的PEG-SA多聚体(大部分是二聚体,可以直接利用约一半),降低了IFN-SA的损耗,节约了成本,并且简化了产物分离纯化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如可用高浓度的IFN-SA溶液作为起始原料)和/或提高了产物分离纯化操作的宽容度。

另外,我们还开发了新的PEG-SA的制备方法,没有受现有技术优化的结果阻碍,使得产生的副产物与现有技术的不同,更易于利用,即尽管会产生较多新的PEG-SA多聚体(如,二聚体)副产物,但是利用还原条件即可恢复成单体加以回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少量PEG-SA多聚体(尤其是二聚体)也可以直接与PEG-SA单体配制(或一步收集)成上述药物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新的IFN衍生物、其药物组合物、药物制剂及制备和应用等。

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PEG-IFN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摩尔比为1:3.5~4.5的IFN和PEG醛在pH5~6缓冲液中以硼氢化物催化反应,获得PEG-SA反应液;和

(2)用色谱柱纯化步骤(1)获得的PEG-IFN反应液,收集PEG-SA;

其特征在于,

(a)在步骤(1)中,IFN的浓度为8~12mg/ml,反应的温度为23-27℃,和反应的时间为43~53;

(b)任选在步骤(2)中,仅仅用一步体积排阻色谱柱来纯化;和

(c)任选在步骤(2)中,收集PEG-IFN单体和/或多聚体。

在本文中,“PEG”和聚乙二醇可以互换使用,在与活性反应基团连用的时候(如PEG醛),指的是活性反应基团(如醛)活化的PEG分子;在与蛋白质(如IFN)连用的时候(如PEG-IFN),指的是PEG化的蛋白质。目前,PEG和带有活性反应基团的PEG基本已经商品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2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