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酵制备喷司他丁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27154.7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侠;李晓辉;张笑然;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9/38 | 分类号: | C12P19/38;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酵 制备 培养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工程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领域。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制备喷司他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喷司他丁(pentostatin),又名喷司他汀、喷妥司汀、脱氧助间型霉素,其化学名为:(8R)-3-(2-脱氧-β-D-赤-戊呋喃糖基)-3,6,7,8-四氢咪唑[4,5-d][1,3]二氮杂卓-8-醇((8R)-3-(2-deoxy-β-D-ribofuranosyl)-3,6,7,8-tetrahydroimidazo[4,5-d][1,3]diazepin-8-ol),化学式为:C11H16N4O4,结构式如式(I)。1974年Warner Lambert公司的Peter W.K.Woo等人首次从Streptomyces antiboticus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喷司他丁是一种高效的腺苷脱氨酶(ADA)抑制剂,能够与ADA紧密结合并抑制其活性,进而使肿瘤细胞内大量积累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和脱氧腺苷,从而使DNA或RNA的合成受到抑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998年2月美国FDA正式批准了注射用喷司他丁(商品名)上市,主要用于干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lympH=ocytic leukemia,CLL)、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及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的治疗。
目前,制备喷司他丁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由于喷司他丁特殊的七元杂环结构及七元杂环上的手性醇结构,使得喷司他丁的化学合成较为困难。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化学合成方法路线繁杂,过程中需要提供强酸、强碱、高温、低温环境和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且需对中间产物进行多次提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收率较低,故化学合成不是制备喷司他丁的理想途径。生物合成法主要是指液体深层发酵,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将廉价原料转化为喷司他丁,整个生产过程条件温和,没有强酸、强碱、有毒试剂的使用,生产成本低于化学合成法,因而成为喷司他丁合成的主流方法。
文献报道最优方法为2011年上海工业医药研究所发明专利(CN102234673A)实施例中提供,该方法利用抗生链霉菌NRRL3238发酵制备喷司他丁,其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0.0g/L,细豆粕30.0g/L,大豆蛋白20g/L,酵母浸粉5.0g/L,NaCl5.0g/L,泡敌0.05g/L,温度30℃,pH=6.5,溶氧40%,通气量0.5vvm,24h开始流加葡萄糖1-10‰L/h,发酵周期72h,喷司他丁产量达55mg/L。
目前,制约喷司他丁生物合成产业化的主要因素是发酵工艺不成熟,发酵液中喷司他丁浓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发酵制备喷司他丁的发酵培养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酵制备喷司他丁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用于发酵制备喷司他丁的发酵培养基,包括下述组份:碳源3~10g,氮源21~60g,(NH4)2SO40~0.5g,加水至1L。
优选的是:碳源为3~7g,氮源为35~50g,(NH4)2SO4为0~0.3g。
优选的是:碳源为4~5g,氮源为42~45g(NH4)2SO4为0~0.1g。
碳源优选为:葡萄糖、糊精、麦芽糖醇、可溶性淀粉、山梨醇、木糖醇或大米粉。
氮源优选为:酵母浸粉、麦芽浸粉、高温豆粕粉、棉籽粉、脱脂豆粉、麸皮和秘鲁鱼粉至少一种。
一种发酵制备喷司他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链霉菌Streptomyces sp.ATCC39365接种到摇瓶种子培养基中,在200~350r/min,28~34℃摇床中,培养36~72h,得到种子液;
(2)将种子液按体积接种量为3%~20%的比例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在150~300r/min,28~34℃摇床中,培养200~400h,收集发酵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7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