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通规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8830.2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4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权;王世峰;李斌;王治国;骆万良;曲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B07C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韩国胜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通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充放电、贴胶等工序都会影响电池外形尺寸,例如,圆柱形电池的外径,而且电池都是大批次生产,为保证电池的外观质量,成品电池投放市场之前需要对其外形尺寸进行检测,以防止因外形尺寸不合格而影响使用的情况发生。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233210Y公开一种“数码相机电池外形尺寸检测通规”,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检测通规包括检测板100,检测板100上开设检测槽200,检测板100的下方连接有支撑板300支撑,支撑板300下方朝向一侧倾斜设置有滑槽400。电池检测过程:将电池放入检测板100上的检测槽200,如果不能通过检测槽200,则电池的外形尺寸为不合格,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检测槽200,则电池的外形尺寸合格。该通规在一定程度上给电池的外形尺寸检测工作提供便利,但是由于电池均是批量生产,采用上述检测手段显然不能满足生产线的需求,不仅效率低,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304693U公开一种“检验电池外形尺寸的装置”,请参见图3所示,该装置500包括基板501,基板501的端部固接有挡块502,在挡块502的对面设有固定在基板501上的定位条503,挡块502和定位条503之间形成与电池外形尺寸适配的检测区间;挡块502内侧的前端部设有凹槽,该凹槽之前和之后两部分侧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挡块在该凹槽之前部分的宽度与之后部分的宽度差为电池的外形尺寸公差;定位条503的外侧设有其位置调节机构。该装置的使用方法:1)准备阶段:首先,把定位条503与挡块502间的距离调大,使电池504可以轻松放在两者之间,然后根据被检尺寸,调节千分尺505,使定位条503与挡块502的间距为被检尺寸,通过锁紧螺钉锁定,保证了电池504在检验过程中定位条503与挡块502的间距不会改变,由于采用千分尺505进行调节,保证了每次调节的准确度。2)检测阶段:将待测电池水平放置,电池504一端紧靠在定位条503的内侧,然后将待测电池504前推动到挡块502的凹槽处,就可知道其是否满足规定的公差要求,当待测电池504的长度尺寸小于规定要求尺寸时,在检测时,待测电池504的另一端面则碰不到挡块502的整个内侧面;当待测电池504的长度尺寸大于规定要求尺寸时,待测电池则放不进去;只有当待测电池能进入凹槽之后的检测区域,而不能进入凹槽之前的检测区域时,才能确认电池的该尺寸合格。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①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②只能对电池的长度进行检测,不能对电池的轴向表面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范围受局限;③不能适用于圆柱形电池的外形检测工作。
综上,现有技术的电池外形检测装置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检测项目受限、可适用的电池产品类型少等缺陷,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电池外形检测装置进行改进,以满足实际生产之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通规检测装置,可自动完成电池的通规检测工作,能适应于电池批量生产线的需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通规检测装置,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电池通规检测工作。
本发明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通规检测装置,可预先对电池进行整形,再进行通规检测,可提高良品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通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易操作,效率高的优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通规检测装置,包括:
上料系统,用于对电池进行自动输送;
检测系统,用于对输送而来的电池进行通规检测;
所述上料系统包括活动板及活动板驱动机构,所述活动板上开设电池安放槽,通过活动板驱动机构对放置于活动板的安放槽内的电池进行自动输送;
所述检测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料系统的沿着电池输送方向下游的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包括相互连接的承接部和导料管,所述承接部用于承接输送而来的电池,所述承接部内具有第一电池通道,所述第一电池通道与所述导料管连通,所述导料管的形状与所述电池的形状相匹配,以使合格电池可顺利通过导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