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胺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1810.0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77/06;C08L51/06;C08F255/02;C08J3/24;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胺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改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美国Du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PA的品种繁多,有PA6、PA66、PA11、PA12、PA46、PA610、PA612、PA1010等,以及近几年开发的半芳香族尼龙PA6T和特种尼龙等很多新品种。尼龙主要用于汽车工业、电气电子工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工业、电线电缆通讯业、薄膜及日常用品。用于汽车工业的尼龙约占尼龙总消费量的1/3。主要是利用尼龙树脂密度小和优是的综合性能,以适应汽车轻量节能的要求。特别是利用它的机械强度较好、耐磨、耐油、自润滑等特点,制造各种轴承、齿轮、滑轮、输油管、储油器、耐油垫片,保护罩、支撑架、车轮罩盖、导流板、风扇、空气过滤器外壳、散热器水室、制动管、发动机罩、车门把手等。聚酰胺用于以上行业中,大部分需要增强、填充、阻燃、增韧等一系列改性。对于聚酰胺的增韧研究,起初使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进行增韧,这些材料与聚酰胺相容性不好,导致增韧效果欠佳。现在大部分聚酰胺增韧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乙烯-α烯烃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等来改善聚酰胺与这些增韧材料的相容性,其增韧效果大有改善。且这些增韧聚酰胺大多是采用一步法,即直接将聚酰胺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乙烯-α烯烃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等增韧剂进行直接共混挤出制备聚酰胺增韧材料。但该一步法制备的聚酰胺增韧材料的低温冲击韧性满足不了某些特定领域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冲击韧性比现有技术的一步法制备的聚酰胺增韧材料提高很多。
本发明的这种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
聚酰胺 100份,
交联乙烯-α烯烃共聚物 5~35份,
马来酸酐 0.1~0.6份,
抗氧剂A 0.2~0.5份,
润滑剂 0.2~0.5份。
上述的交联乙烯-α烯烃共聚物按重量份由100份乙烯-α烯烃共聚物、0.5~3
份交联引发剂、0.2~0.5份抗氧剂B、0.2~0.5份润滑剂共混熔融挤出制得。
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为乙烯-α丁烯共聚物或乙烯-α辛烯共聚物。
上述制备交联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交联引发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苯甲酰中的一种。
上述制备交联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抗氧剂B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1010)、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168)的复配。
上述制备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中的聚酰胺为聚酰胺6(PA6)或聚酰胺66
(PA66)。
上述制备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中的抗氧剂A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1010)、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抗1098)、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168)三者的复配。
上述制备交联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中的润滑剂均为乙撑双硬脂酰胺(EBS)和硬脂酸钙的复配使用。
上述制备新型聚酰胺增韧材料的方法如下所述:
第一步:制备交联乙烯-α烯烃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1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夹制作装置
- 下一篇:U型加强筋的压模整形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