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37282.X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2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钰;王秀玲;朱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F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火灾 高效 灭火 降温 应急 救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工程的应急救援装置,一种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
背景技术
隧道是交通的咽喉要道。无论是铁路隧道或是地铁隧道发生火灾都是极其危险的。由于隧道空间狭小,纵深较长,出入口数量少,封闭性较强。在封闭空间内热量不易消散,火灾时温度较高,对于油槽列车的铁路隧道火灾,温度常达1000℃以上,火灾扑救相当困难,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火龙式”燃烧,烟雾难排出,车辆人员难以及时疏散,易造成大量人员被困,且扑救困难。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76年至今我国已发生6起铁路隧道火灾。
隧道火灾应急救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火场,并且寻找一种解决灭火与降温的一种高效环保的介质。因此寻求一种快速高效的救援方法并且减少或避免人员的群死群伤现象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用以解决现有的隧道火灾应急救援不能十分高效的同时灭火和降温的缺点。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包括:控制室、和控制室首尾相连组成动力车厢的动力室、安装在车体上的车载水箱、设置在车身外顶部的多孔水管、设置在车身外侧的喷枪和车载贮存容器,所述车载贮存容器安装在车体上车载水箱的一端,并且和车载水箱组成车载容器,所述车载贮存容器内具有高效环保灭火介质。
作为优选所述车载水箱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水管和多孔水管连接在一起,所述水管上设有水泵单向阀门。
作为优选配套使用的多孔水管和水泵至少设有两组。
作为优选所述水泵在车载水箱内半沉降式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车载贮存容器内具有的高效环保灭火介质为氟化酮。
作为优选所述车载容器一端设有乘客车厢,车载容器和乘客车厢组成承载车厢,承载车厢通过半永久式车钩和动力车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车载贮存容器和乘客车厢相邻安装设置,车载水箱安装设置在靠近动力车厢处。
作为优选所述车载水箱内设有维修室,所述水泵设于维修室底部的正下方,所述维修室上部安装有便于维修人员进入车载水箱内进行维修的维修门。
作为优选车载贮存容器通过分流管连接有至少两个喷枪,分流管具有的分流总管和车载贮存容器的连接处设有阀门,分流管具有的分流支管和对应的喷枪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喷枪单向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车载贮存容器内设置的帆布带储存室中安装有至少一个压力讯号器。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使用的高效环保灭火介质为氟化酮,将氟化酮这种新型灭火介质引入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上进行使用,该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是通过从火灾现场除去热量,能够高效的降低火场温度,并且能切断或稀释氧气来源,从而减弱火场的燃烧能力,开启水泵水流通过水管,最后从多孔管的小孔向外喷,喷洒到车顶顺流而下,保护车身免受高温灼烫侵袭,避免车体自身因高温而受到侵害等一系列的难题。该介质存放在车载贮存容器中需用氮气加压,它的工作压力有2.5MPa和4.2Mpa二级.且该灭火介质在常温下是一种清澈、无色、微味、容易气化的液体灭火剂,灭火效率高,是一种绿色环保全新的哈龙替代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隧道火灾高效灭火降温应急救援车,通过控制室和动力室组成的动力和控制系统,可以自行行驶到隧道火灾现场,进行灭火降温和营救工作等,实现了隧道火灾发生时,缩短救援时间,提供一种途径能快速进入火场附近,使用该救援车能够快速的争取救援时间并可以减少或避免隧道火灾中群死群伤的现象,引进新型的灭火介质不仅环保而且灭火效率高;另外,车载贮存容器后端连接乘客车厢,方便营救人员与货物,且该车结构简单,设备操作方便,不仅便于生产,而且便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I-I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II-II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室,2、动力室,3、车载水箱,4、车载贮存容器,5、多孔水管,6、喷枪,7、水泵,8、阀门,9、水泵单向阀门,9′、喷枪单向阀门,10、水管,11、乘客车厢,12、压力讯号器。13、维修室,14、帆布带储存室,15、动力车厢,16、车载容器,17、分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7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割草机的切割装置以及切割装置的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集成有加热模块的鼠标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