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酸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0110.8 | 申请日: | 2014-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蒋宇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40B4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李志东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请求2013年04月10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23604.0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且通过参照将其全文并入此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核酸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更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酸探针、一种核酸探针文库、一种筛选核酸探针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筛选获得的核酸探针、一种筛选疾病标志物的方法、一种确定样品中存在预定靶标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确定样品中存在预定靶标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癌症早期诊断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清中肿瘤生物标志物,分为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等方法。单项检测肿瘤标志物存在诊断阳性率不高,特异性不强的局限性。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有效率和灵敏度,但联合检测项目过于繁杂亦不便使用。要发现一种或几种标志物,并同时检测这些标志物工作量更大,周期也更长。建立新颖的高通量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开发快速、灵敏、准确的肿瘤检测试剂盒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然而,目前用于诊断肿瘤的手段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用于检测靶标的核酸探针、制备该核酸探针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核酸探针进行检测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酸探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核酸探针包括:第一核酸分子,所述第一核酸分子能够与靶标特异性相互作用,并且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在与靶标特异性相互作用后展现出催化活性;以及底物分子,所述底物分子与所述第一核酸分子相连,并且所述底物分子仅在所述第一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作用下,能够产生可检测信号。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核酸探针,因为第一核酸分子能够展现出催化活性,尤其是在第一核酸分子与外界物质接触时,其所展现出的催化活性可能会受到变化。并且由于底物分子在第一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作用下,能够产生可检测信号。因而,通过对核酸探针是否产生可检测信号来判断该核酸探针是否接触了预定的靶标物质。由此,利用该探针能够有效地对预定的靶标物质进行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核酸探针还可以进一步具有下列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核酸分子包括:识别序列,所述识别序列能够识别靶标;第二核酸分子和第三核酸分子,所述第二核酸分子和第三核酸分子分别与所述识别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相连。由此,通过固定第二核酸分子和第三核酸分子的序列,可以有效地对识别序列进行扩增,并且进一步可以有效地通过常用的手段,制备所需要的核酸探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序列的长度为10-100nt,优选为20-80nt,进一步优选为25-65nt,进一步优选为30-50nt,最优选为35-45nt。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识别序列识别靶标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序列为选自下列的至少之一:
(a)SEQ ID NO:1~38的至少之一所示的核酸序列;
(b)SEQ ID NO:1~38的至少之一所示的核酸序列的一部分;
(c)与(a)或(b)中所示核酸序列具有至少80%,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进一步优选至少99%序列同一性的核酸序列。
由此,可以利用该核酸探针对癌症例如乳腺癌进行有效的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序列包含TTAGCG的核酸单元。由此,可以利用该核酸探针对乳腺癌进行有效的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序列为SEQ ID NO:9所示的核酸序列。由此,该核酸探针对乳腺癌的特异性好,从而可以利用该核酸探针对乳腺癌进行有效的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39所示的核酸序列,第三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40所示的核酸序列。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第二核酸分子和第三核酸分子对识别序列进行扩增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0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