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叶矮生型广玉兰的嫩茎段离体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43713.3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8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陆锦明;朱天华;汤桂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闵行区苗圃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胡志强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叶 矮生型 广玉兰 嫩茎段离体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叶矮生型广玉兰的嫩茎段离体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小叶矮生型广玉兰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广玉兰新树种,是广玉兰的变种,叶小,树体紧凑矮生,树高只占广玉兰的一半左右属名贵品种,可作绿化、盆花,四季常绿,观赏性强花色洁白优雅,4~5月开花,适应性强,耐零下15度低温。其种苗主要靠扦插、嫁接等常规方法繁殖(目前国内尚未推广),但周期长且生根率低,无法满足生产用种苗之需。
诱导率直接体现了植物的繁殖率和繁殖速度,专利号为201110372472.6的中国专利:一种提高红麻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方法,以红麻种子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材料进行不定芽诱导、增殖,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0.1-3mg/L TDZ+0.01-1mg/LNAA+0.1-3mg/L AgNO3,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2mg/L 6-BA+0.1mg/L IBA+100mg/L LH;以上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培养条件均以光、暗培养时间分别为14h和10h循环进行、光照强度为20000LX、温度为26±1℃的条件进行培养,红麻子叶不定芽的诱导最高可达到了85%。
又如专利号为201310255798.X的中国专利:一种广玉兰高效栽培方法,是在苗木栽植时加大密植,当苗木生长到干径5厘米以上时,对局部苗木进行增施肥料,对未增施肥苗木进行短截措施,在增施肥苗木干径达到10~12厘米后,对增施肥苗木进行移植,余下苗木再增施肥料。是利用广玉兰主枝顶端生长优势和强阳性特点,首先在苗木栽植时适当加大密植,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当苗木生长到干径5厘米时采用施肥和短截及密度调整的方法,来改善苗圃中部分苗木生长环境,促进这些苗木快速优先生长;通过局部苗木的施肥,人为拉开苗木间的生长势,使部分苗木接受的光照、空气、水分和营养更多,其生长更加优势突出,可明显提高广玉兰出圃规格,提前实现苗木商品化和高效益;通过对未施肥苗木进行短截措施,可抑制这些苗木在短期内(3年左右)较慢生长,保证未短截苗木优先较快生长(即施肥苗);在优势苗木达到商品苗后,对苗木进行移植并供应市场,余下苗木再增施肥料,由于密度的调整,阳光、空气、水分和营养空间增大了,苗木的生长就更加快了,苗圃的整体效益就提高了。
再如专利号为201110243132.3的中国专利:一种广玉兰的栽培方法,于冬季整地施肥,将田地挖60厘米深进行整地,每亩施基肥包括:鸡粪800~1200公斤、复合肥80~120公斤,或每施入腐熟的饼肥300~500公斤、复合肥100~200公斤;将1~2年生广玉兰嫁接苗定植培养,株距为1.8m~2.5m,行距为1.0m~1.8m,2~3年后于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隔株移栽,株距为1.8m~2.5m,行距为2.0m~3.6m;移栽后的3年内,在春季、夏季进行修剪,保留树冠高度为树高的1/3,主干在1.6m~2.0m下无分叉,及时摘心、除萌,并重点培养主干,发明目的是提高抗旱性、抗倒伏性、耐水性和生长速度。
以上公开的技术,虽然可提高植物某些性能指标,但周期仍较长,难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而且是针对红麻、广玉兰等植物,与小叶矮生型广玉兰生长特点和性质有区别,目前针对小叶矮生型广玉兰栽培方法的研究还是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繁殖率高、繁殖速度快的小叶矮生型广玉兰种苗培养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叶矮生型广玉兰的嫩茎段离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拟接种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选取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新枝,剪去已展平的叶片,用洗衣粉冲洗三遍,置于自来水龙头下冲洗3h;
2)、外植体的消毒:在超净台上,先用75%(vol)乙醇溶液消毒1~2min,然后用0.2%(vol)的新洁尔敏溶液消毒15min,最后用10%(vol)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20min,用无菌水冲洗三遍后无菌滤纸吸干水份;
3)、无菌系的建立:在超净台上将嫩枝切成1.3~2.0cm的茎段,每个茎段带1~2个茎节,切除切口处因消毒而坏死的组织,将外植体培养于第一培养基进行新芽的诱导培养,培育成无菌系;所述用于建立无菌系的第一培养基的配方为:MS+0.5~1mg/L ZT+1.0~2.0mg/L BA+0.05~0.1mg/L NAA+蔗糖30g/L+琼脂粉5.5~6.5g/L,pH值为5.6~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闵行区苗圃,未经上海闵行区苗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43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