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乳腺纤维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1841.2 | 申请日: | 2014-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戎;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35/00;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杜朗宇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乳腺 纤维瘤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纤维瘤的药物组合物。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乳腺纤维腺瘤临床上常称为乳房纤维瘤,是发生于妇女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一种最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乳房纤维瘤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即可引起本病,其原因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这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雌激素既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故其即发生于卵巢功能期,即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均可发病,但最好发于其性功能旺盛时期,因而18~25岁的青年女性最为多见。
乳房纤维瘤好发于乳房之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属多发性(同时或不同时)。除出现肿块外,患者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乳腺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却有恶变可能,故一旦发现,即应予积极治疗。在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本病的惟一症状,其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所发现,一般无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但少部分患者的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增生病共同存在,这种情况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
乳房纤维腺瘤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给患者增加了不确定的危险性,故应积极治疗。西医治疗乳房纤维瘤一是手术切除,二是激素疗法。可是,手术切除不仅令患者受一刀之苦,而且复发率很高,常在乳房的其他部位再次出现;而激素治疗呢,又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乳房纤维瘤大抵相当于中医的“乳癖”、“乳核”等病,也有叫作“乳房瘰疬”的,中医应对它的办法自古就丰富多彩且疗效可靠,并有至少二千多年的实践史。通过辨证施治,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治则治法;通过“用药如用兵”的科学配伍,可以组制出不同的有效良方。除此之外,还有针灸推拿及民间的各色花样疗法,俱可产生良效。因而,在治疗上,无疑比西医办法多且绿色天然而无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治疗乳房纤维瘤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乳房纤维瘤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丹参15~18份,当归12~15份,玄参15~18份,夏枯草12~15份,连翘12~15份,桃仁10~12份,红花6~9份,川芎4~6份,土贝母10~12份,生牡蛎25~30份,香附8~10份,郁金8~10份,柴胡8~10份,白芍8~10份,桔梗4~6,牛膝8~10份,甘草4~6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丹参15份,当归12份,玄参18份,夏枯草15份,连翘15份,桃仁12份,红花9份,川芎6份,土贝母12份,生牡蛎30份,香附10份,郁金10份,柴胡10份,白芍10份,桔梗6,牛膝10份,甘草6份。
其中,它是由所述原料药的原生药材粉、或原料药的水或/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为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滴丸剂、口服液、舌下喷剂、注射剂。
本发明还提供给了一种制备上述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重量配比的原料药;
b、各原料药的原生药材粉、或原料药的水或/和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制剂。
进一步地,b步骤所述的有机溶剂为60-95%v/v乙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乳房纤维瘤的药物中的用途。
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符合组方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对冠心病这种重大病种进行调治,可以取得比西药更佳、更绿色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组方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8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