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姜芽姜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1968.4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章义 |
主分类号: | A23G3/48 | 分类号: | A23G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2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姜芽姜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姜芽姜糖及其制备方法,属糖果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姜糖,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湘西凤凰县一带传统的特产,是凤凰民间治风寒感冒的小配方,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成分为姜与糖。姜是中国传统中草药,姜能益脾开胃,止呕,温经散寒,解头痛、发热等。凤凰人将生姜和糖制成可口的糖果,不仅能调节口干舌噪、预防伤寒感冒、润肺补精等,还满足了人的口感要求,香辣甜美,酥脆可口,是一种集药用保健作用于一体的休闲食品,可谓人人得而爱之。姜糖的制备工艺也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现有技术的姜糖制备工艺是以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加水煎煮,添加生姜粒或生姜精及辅料调和、冷却、拉伸成形、剪切、包装等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的拉伸糖果。传统姜糖常具有色泽暗黄、粘牙、味辣等缺陷。姜糖的分类是按添加辅料生姜粒或生姜精的多少而分为:添加量多为浓香口味,添加量次之为清香口味,添加量较少为原味口味。这样的产品分类有违背生姜本身不同时期的营养学说,更是误导消费者对生姜加工出来的姜糖产品的正确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姜芽姜糖及其制备方法,分别从选材、降渣、控色、防粘、控辣方面下功夫,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除姜糖具有天然姜的味道,姜辣味分等级以适宜不同人群食用,口感绵软滋润细腻化渣的特点之外,所生产的姜糖色泽金黄、柔软可口、不返砂吸潮、不收缩变形。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姜芽姜糖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配料按重量份比,姜芽25~45重量%,《GB317-1998》一级以上的白砂糖45~65重量%,赤砂糖5-25重量%。把姜芽、白砂糖、赤砂糖用电子秤按上述比例备好;
步骤2)姜液把姜芽洗净,切成姜片,冷冻、粉碎、两次压榨,将两次压榨汁合并、静置,分离出沉淀和上清液,取上清液作为姜液。
步骤3)熬制先将步骤1)配料的15~25重量%的水和姜液放入锅中,武火加热至85~90℃,然后改为文火边加白砂糖、赤砂糖边用搅拌叶片搅拌,搅拌加热30分钟左右,达到把水份熬干并进一定空气为目的,熬糖温度控制在120~130℃,出锅前,从锅里用筷子蘸一点出来,试一试味道,以香脆,不粘牙不苦无糊味为标准;
所述叶片与锅底形状相匹配,调整叶片底边距离锅底的距离为0.5~1mm,叶片底部设有一排φ0.1~φ0.3的气孔,叶片的底部形成气膜,避免糊锅;
步骤4)冷却检查石板是否清洁,将姜糖膏倒在石板上,待稍成型后不断揉、翻动,使姜糖膏迅速冷却至75~95℃;
步骤5)拔丝抽条检查铁钩是否清洁,把姜糖置于铁钩上,按照先快后慢的原则,以一定频率对姜糖进行拔丝抽条,达到姜糖富含气泡,蓬松,气泡率控制在15~25%之间。
步骤6)剪块拔丝抽条后的姜糖放置石板上进行剪块,根据适宜人群,尽可能剪成3cm×3cm~5cm×3cm大小块状姜糖;
步骤7)包装入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的冷冻、粉碎、两次压榨的具体工序为,在-18℃以下的冰柜中冷冻5~8小时,然后立即粉碎至5~30目的粉沫,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放入高功率榨汁机压榨姜汁,再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再压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文火边加白砂糖、赤砂糖边用叶片搅拌”时,在待糖完全溶解后加入步骤1)的配料中白砂糖重量的0.18~0.25重量%的柠檬酸,并严格控制糖液PH值在4.2~4.3。
进一步地,步骤4)中,将姜糖膏倒在石板上前在石板上洒上凤凰本地炒白芝麻和凤凰本地炒花生碎。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所述拔丝抽条的频率为,当环境温度为15℃~25℃时,5分钟内完成90~110次,当环境温度为5℃~15℃时,3分钟内完成60~90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7)需在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5%以下、环境温度在15~25℃的环境中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具体为以5~15℃的冷风吹风冷却,控制时间在5~10分钟内包装入库。
一种姜芽姜糖,按重量份比,姜芽25~45重量%,《GB317-1998》一级以上的白砂糖45~65重量%,赤砂糖5-25重量%;所述姜芽为凤凰本地产,所述姜芽为姜种上床后40~50天(d)生出姜叶前采收,大部分长度10~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章义,未经陈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1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甲鱼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状内咬合便携安全指甲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