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高产苯丙氨酸的菌株及其生产苯丙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2517.2 | 申请日: | 2014-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可泉;袁佩佩;何珣;曹伟佳;王震;肖文;赵艳;欧阳平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P13/22;C12R1/19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1816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产 高产 苯丙氨酸 菌株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生产L-苯丙氨酸的菌株和利用该菌株生产L-苯丙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苯丙氨酸(L-Phe)是人体内必需的但无法自行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却含量较少。L-苯丙氨酸在医疗药品、化妆品、食品及其添加剂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甜味剂阿斯巴甜的应用日益广泛,而作为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的原料之一的L-苯丙氨酸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目前,L-苯丙氨酸的生产方法一般有天然蛋白质水解法、发酵法 、酶法、化学合成法。水解法提取的L-苯丙氨酸含量较低、加工处理复杂、分离提纯较困难,生产成本高;化学合成法生产L-苯丙氨酸路线冗长,产品大多是消旋体,分离纯化较繁琐,污染较大;酶法具有产物浓度高、纯化步骤少、产能力强等优点,但不足之处是原料成本高;发酵法因原料易得且便宜,可以大规模生产,被认为是最经济的方法,被人们广泛使用。
微生物大多数具有合成自身所需氨基酸的能力,通过对菌种进行NTG、紫外和离子束等诱变,可以筛选出多种营养缺陷型或抗反馈抑制菌株,从而切断代谢调控中的不必要途径和反馈抑制。L-酪氨酸和L-色氨酸是L-苯丙氨酸代谢支路的主要副产物,对目标产物L-苯丙氨酸合成存在底物竞争性抑制作用。为了解除这种抑制作用,提高L-苯丙氨酸合成效率,Maiti 和Chatterjee以谷氨酸生产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为出发菌株,通过NTG诱变获得L-酪氨酸和L-色氨酸的双重营养缺陷型菌株TT-39,该菌株以葡萄糖为底物可产生L-苯丙氨酸2.6 g/L。由于细菌中L-色氨酸合成量本身就很少,所以目前L-苯丙氨酸生产菌株大多为L-酪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例如,中国专利CN 102212569 A公开了一种利用L-酪氨酸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生产L-苯丙氨酸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株简单、高效、安全生产L-苯丙氨酸的菌株。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菌株的获取方法。
本发明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菌株生产L-苯丙氨酸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株产L-苯丙氨酸的菌株,其特征在于,其分类命名为大肠杆菌WR1001 (Escherichia coliWR1001)已于2013年7月7日保存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 M 2013319。
本发明菌株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如下:
菌落颜色:乳白色偏黄。
菌体形态:圆形菌落,有金属光泽。
革兰氏染色:阴性。
菌落大小:0.2-0.8×1-4 μm。
需氧方式:好氧生长。
适宜生长温度:35-40 ℃。
适宜生长pH:6.5-7.5。
二、上述大肠杆菌WR1001的获取方法,是以E.coli W3110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氯化锂诱变,离子束注入诱变,初、复筛选得到。
所述的大肠杆菌WR1001的获取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菌悬液制备
E. coli W3110与添加氯化锂的无菌水混合制成菌悬液,细菌浓度为106个/mL;
(2)紫外-氯化锂复合诱变
将步骤(1)的菌悬液转入含有磁力转子的无菌空平板中,在100-150 rpm搅拌速度下,进行紫外照射诱变,后取菌悬液涂布于添加氯化锂的完全培养基中,37 ℃下避光倒置培养1 d得到的菌株分别点印于基本培养基、筛选培养基中,培养1d后,挑选仅筛选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在基本培养基中不生长的菌株,其菌落形态为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小凸起;
(3)低能离子注入诱变
将步骤(2)中培养后的菌株用无菌水洗涤,菌悬液涂布于无菌空平皿上,制成单层菌液,吹干后,注入氮离子,后洗脱 、涂布到完全培养基上。37 ℃下避光倒置培养1 d得到的菌株分别点印于筛选培养基中,培养1d后,挑选生长良好的菌株,其菌落形态为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半透明,小凸起;
(4)初筛
将步骤(3)培养得到的单菌落在LB斜面培养基上培养16 h,活化的菌株在种子培养基搅拌培养8-12 h后按一定接种量转入发酵培养基中,发酵48 h后检测发酵液中L-苯丙氨酸含量,初筛出L-苯丙氨酸含量大于5 g/L的菌落;
(5)复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2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侵袭趋化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耐辐射沙漠红细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