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转换充电逆变电路及充电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53670.7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7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冯波;陈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汇韬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1M10/44;H02J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换 充电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既能对蓄电池充电又能进行逆变的电路。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所示,现有的充电逆变电路一般包括有充电电路和全桥逆变电路两大部分,其中,全桥逆变电路包括有蓄电池BAT、单片微型计算机MCU、变压器T1和由四个功率管Q1、Q2、Q3、Q4构成的全桥电路。其中,每个功率管分别含有寄生二极管VD1、VD2、VD3、VD4,充电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BAT的正、负极连接;接触器RELAY的公共触点与负载火线的供电端连接,接触器RELAY的第一常开触点与市电的火线连接,接触器RELAY的第二常开触点与全桥逆变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该电路是这样工作的:在市电正常情况下,单片微型计算机MCU向接触器RELAY发出控制信号,使接触器RELAY的公共触点与第一常开触点连通,此时,由市电直接给负载供电,同时,市电通过充电电路把220V电压转换为适合蓄电池BAT充电的直流电压,从而实现对蓄电池BAT的充电。一旦市电因发生故障而处于停电或断电时,单片微型计算机MCU向接触器RELAY发出控制信号,使接触器RELAY的公共触点与第一常开触点断开,让公共触点与第二常开触点连通,单片微型计算机MCU控制四个功率管Q1、Q2、Q3、Q4工作,使蓄电池BAT通过逆变电路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经变压器T1升压后为负载供电。
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尚未有利用逆变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相关技术。由于现有技术的元器件过多,不仅导致电路工作的可靠性较低,而且成本较高,仅以输出电压为220V、10A电流的充电电路为例,市场价格至少是500元,甚至达到1000元。为了减少元器件,提高电路工作可靠性,降低成本,如果相关技术人员想直接利用全桥电路中四个功率管Q1、Q2、Q3、Q4上的寄生二极管作为全桥整流二极管来使用,经二极管整流后对蓄电池充电,是行不通的。其原因在于:对蓄电池充电,除了需要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外,还必须对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必须增加新的控制电路。假定:在采用10只100AH的蓄电池,标称充电电压为小于145V,充电电流小于30A。如果将市电220V直接经四个寄生二极管整流后对该蓄电池组充电,那么充电电压约为290V,则该电压过高,而且充电电流根本无法控制,有时超过30A,甚至远远超过30A,达到成百上千A的电流。充电电压过高和充电电流过大都可以直接导致蓄电池内的化学物质受损坏,致使蓄电池漏电;同时会造成电瓶过热,导致极板变形,从而导致蓄电池损坏,甚至出现爆炸,这些损坏是不可修复的。总之,充电电压过高和充电电流过大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根本不适用。
发明内容
针对前述目前尚未有利用现有逆变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自转换充电逆变电路,它利用全桥逆变电路实现充电和逆变的功能,并且能够在市电处于正常通电与故障断电之间,自动实现充电与逆变的相互转换,从而确保向负载的持续供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转换充电逆变电路,包括逆变电路、接触器线包和电信号采集变压器;其中,
所述逆变电路包括蓄电池、单片微型计算机、公用变压器、第一功率管、第二功率管、第三功率管和第四功率管构成的全桥电路;所述第一功率管含有第一寄生二极管,第二功率管含有第二寄生二极管,第三功率管含有第三寄生二极管,第四功率管含有第四寄生二极管;且所述公用变压器的初级串联有寄生漏感,所述寄生漏感包括公用变压器自身的漏感和人为制造的漏感;
蓄电池负极通过电流取样电阻接地,蓄电池正极均与第一功率管的漏极、第二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一功率管的源极与第三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三功率管的源极接地,第二功率管的源极与第四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功率管的源极接地;
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脚通过接触器线包接地,接触器线包的公共触点与市电的火线连接,接触器线包的常开触点作为负载火线的供电端;
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第一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第二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四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第三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五控制信号输出脚与第四功率管的栅极连接;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接地脚接地,电池电压取样脚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
公用变压器初级的一端与第一功率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通过寄生漏感与第二功率管的源极连接;公用变压器次级的两端并接有滤波电容,且次级的一端与市电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市电的负载火线的供电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汇韬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汇韬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3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